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f96b82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df

本课程活动应注意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层层递进.各单元之间、学期之间的活动相互呼应;相互强化;让课程能够持续不断地、广泛而探入地影响儿童的实际生活;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开放地组织活动

本课程的活动应注意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发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打破封闭的、孤立的课堂中心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建立校外活动基地等方式;为儿童开阔视野;更好地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创造条件. 4.活动指导

(1)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

本课程的教学应激发儿童主动想做什么;而不应是由教师支配儿童做什么.教师可以通过与儿童一起讨论活动计划;提供选择活动内容、方式或合作对象的机会;引导儿童积极地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儿童的反应爱时调整活动;让儿童参与活动评价等途径;发展儿童的自主性、思考与判断能力;让活动真正成为儿童的活动.

(2)重视活动的过程

活动过程是儿童的情感、态度、认识能力、品德和行为习惯、学习方式与特点等比较充分地展现与逐步形成的过程.关注活动过程不仅为教师了解儿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还为教育儿童、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与极好的机会.应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不要仅以知识点的掌握或最终结果来判定儿童优劣.

13 / 22

活动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的质量、同伴问的冲突与合作、家庭或社会因素的影响等;都直接关系着儿童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影响着教育的实际效果;是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因素. (3)提高活动的质置

·活动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使儿童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在开展活动时;要创设条件;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体验、经历活动过程;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坚信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长处;对儿童的活动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和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切实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儿童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创设儿童自主选择活动的主题、内容、材料、方式;制订活动计划、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提供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儿童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尤其要鼓励儿童动手做;以多种形式如语言、绘画、音乐、动作、表演、作文等;表现与分享活动的成果.

·促进儿童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帮助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发现同伴的长处;获得合作、协商、对话、分享、尊重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14 / 22

·不同活动有不同的特点;指导方式与儿童学习方式也各有不同;在活动中要注意实事求是;灵活应对.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广泛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在活动中灵活利用. ·关注活动的后续效应;重视将教学延展到课堂之外的儿童生活中. ·对教案和活动的设计、指导、效果等;进行有深度的自我评价与反愚;不断改进教学.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

本课程的评价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尊重每一个儿童在品德与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及探究能力方面发展的独特性. 本课程的评价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结果;它本身就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儿童彼此间讲述活动过程、分享探究发现和活动体验、交流作品和活动心得;都是儿童学习的生动体现.

本课程评价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评价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从单一、封闭走向开放、多元;评价过程从片面追求儿童的学业成绩;走向整体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评价目标和内容的确定

1.把单元主题与儿童的个性特点结台起来

15 / 22

本课程采用的基本学习形式是单元主题学习.教师在评价儿童学习的时候;既要关注所有儿童都要达到的共同目标;又要关注不同儿童对该主题的独特表现和各自不同的优势.

2.既关注目标及内容的整体性;又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本课程“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确定一个主题学习的评价目标时;既要关注目标的整体性;又要避免平均主义;要根据主题的性质和特点突出重点目标.如在社会调查类活动中;可以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有所侧重;在节日庆典类活动中;可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有所侧重. 3.把预设目标和活动的生成性结合起来

在活动评价时;既要关注活动的既定目标;又不应拘泥于此;仅仅根据预设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活动的成功与否.本课程的评价应充分重视活动的生成性和儿童的实际表现;把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本课程的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重视儿童在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的个性化表现

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

1.观察.教师观察并记录儿童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如儿童的行为、情绪情感、操作的情况、活动的状态等;以此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价. 2.访谈.教师通过开展与儿童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并了解儿童思想情感的变化.

16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