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记忆 ppt.Convertor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第三章 记忆 ppt.Convertor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ed785c33968011ca20091dd

第三章 记忆 主讲:许炯

最健忘男子 记忆只有20秒 2008年12月2日,美国82岁 老翁亨利·古斯塔夫·莫莱森逝世 记忆研究历史上著名的H.M. 手术后过目就忘 每一天都是新的 大脑留下做研究 第一节 记忆概论 一、记忆的概念 内涵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理解

记忆与感知觉不同。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记忆是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之一。 四、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记忆包含三个过程

信息编码: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提取: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记忆好坏通过其表现。 二、记忆的理论

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说 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联接 人工智能:激活—扩散—联接

2、定位论(localizationism)由法国医生布洛卡(Broca,1860)提出,认为记忆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这种理论得到了一些研究(潘菲尔德、鲁利亚、麦克高夫)的支持。研究发现,记忆和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有关系。

潘菲尔德的位置说

3、整合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拉什利(Lashley) 提出的,他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上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普里布拉姆的全息说

4、海登的RNA假说

(一)按记忆表现类型分为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三、记忆的种类

1

形象记忆

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

指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

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

指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记忆信息加工处理方式可分为:

1、陈述性记忆:是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与传授而实现。如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律、定理等。

2、程序性记忆:是对习得行为和技能的记忆,包括基本条件反射和各种习得的动作,通过动作来表达。如打字、拼图、写字、吃饭、骑车、打球时的动作等。 (三)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可分为:

1、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的记忆。其突出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的有意识性,能够用语言进行比较准确地描述,如通过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等,将记忆中的经验表述出来。

2、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其突出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的无意识性,表现为个体在完成某些任务时不自觉地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

1、50年代广告心理学家的研究

2、20世纪60年代,神经心理学关于遗忘症的研究成为引发当代内隐记忆研究热潮的契机。 英国神经心理学家Warrington & Weiskrantz(1968)首先在对遗忘症患者的启动效应研究中发现了内隐记忆现象。

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甚至深度遗忘症患者也能够长时间地保留完整信息。 对内隐记忆的研究

遗忘症病人对语词信息的保持

任务 组别 控制组 遗忘症病人 外显记忆 自由回忆 0.55 0.44 再认 0.75 0.45 内隐记忆 模糊字辨认 0.45 0.47 词干补笔 0.69 0.58

研究证明,在遗忘症病人身上,与外显指导相关联的记忆任务受到了破坏,而和内隐指导语相关联的启动任务并未受影响;暗示内隐记忆作为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的存在。 思考:内隐记忆与大学的学习 内隐记忆与人格发展

(四)按加工时间分为

2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第二节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感觉记忆是记忆的入口通道,输入的所有感觉信息都必须在此作短暂的停留(登记)。 感觉登记

刚刚你看到了什么?

看起来似乎郑秀文做了动作

实际上是两张时间间隔很短的照片

感觉登记发生了作用 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1、定义: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印象的记忆。 2、特征:

(1)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保持时间短暂(图像记忆在1秒左右,声像记 忆不长于4秒);

(3)记忆信息完全依据刺激所具有的物理特征 (4)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 几乎进入感官的信息都能被登记。 编码形式

图像记忆:是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 斯伯林(Sperling)实验:

局部报告法:按4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呈现12个英文字母50ms,其中每排字母都和一种声音相联系(高音、中音、低音)。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一排的字母作出报告。→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9个。

听觉通道同样存在感觉记忆,规律与视觉通道相同。 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 不要求被试报告全部的字母,三行字母每行配以高、中、低三个提示音,卡片呈现完毕之后,随机播放一个提示音,要求被试报告相应行的字母。

实验结果:被试可以全部报告与提示音匹配行的所有字母。 结果比较

全部报告法:刺激呈现后让被试尽可能多的回忆看到的字母。被试只能回忆三四个。

部分报告法:被试根据提示线索随机回忆一行字母,无论提示线索指定回忆哪一行,被试都能正确回忆。

表明,这些字母都进入了感觉记忆阶段,但由于全部报告法耗时较长,很可能在报告的过程中出现了遗忘。

由此可见,确实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其容量相当大,而信息保持的时间极其短暂 。 容量是多少呢?

时间:0.25秒到2秒左右。 容量:比较大 编码:感觉痕迹

特点:保持时间短,保持量大,信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果瞬时记忆的信息能够被加以注

3

意,就转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急速消失。 第三节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阶段。 短时记忆里的信息来自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

一、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1、临床和动物实验 逆向性遗忘 如:受到猛烈撞击的汽车驾驶员或足球运动员不能回忆出受伤前几秒钟的事情,但对受伤前几分钟或几小时之间发生的事情却能很好地回忆出来。

揭示:某种短暂的即时记忆受到损害,而长时记忆则未受到影响。 2) 白鼠跳台实验

①铁笼 笼内台子 笼底通电

白鼠在台上,跳到笼底,遭中等强度难受的电击 结果:白鼠很快学会呆在台子上,很少再跳到笼底 ②足部电击后,立即头部施加电休克刺激

结果:白鼠以后还会往笼底跳,没有学会呆台上,忘掉足部电击。进一步实验表明:电休克刺激与足部电击之间时间间隔增多,电休克作用降低。

表明:电休克破坏了当前事件记忆的生理过程,未能使之转化为永久储存。 二、短时记忆的特征 1)、短时记忆的编码。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是语音听觉编码。 (2)、短时记忆的容量(7±2个组块)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chunk)作为单位来测量 。组块是人们熟悉的一个单元。数字、英文字母、汉语单字、汉字词、句子等都可被用来作为组块。

71863945284

H J M R O S F L B T W 3)、短时记忆的加工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加工方式是组块化和复述 。

组块化(chunking)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接成更大单元的过程。 18511921193719491989

1851 1921 1937 1949 1989 EARTVCIAUSAFBI EAR TV CIA USA FBI 下一张图有多少张笑脸?

为什么一样多的数点,却看不出来?

为什么后一张一眼就看清楚?

一、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和保持时间 (一)容量

请读一遍下面的一行数字 1 4 9 1 6 2 5 3 6 4 9 6 4 8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