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湘教版必修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 湘教版必修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eba80d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c0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 2.掌握我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3.能够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的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理解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知识点一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学生用书P82]

【思考】

1.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有没有环境问题?

提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人口少、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弱,但也存在环境问题,主要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有时集体采猎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2.下面是中国古籍中载有的部分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它们分别反映了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

①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③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 ④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管子·地员》)

提示:①——地理环境决定论;②——人定胜天思想;③——天人相关论思想;④——因地制宜思想。

[图表导读]

读教材P94图4-11 原始狩猎示意,思考下列问题。

(1)采猎文明时期,人类的取食对象是什么?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2)采猎文明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此时期人地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1)植物、动物。群体采集和狩猎。 (2)物种灭绝,但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3)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关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很肤浅。

材料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人类社会早期、农业革命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四个发展时期,各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特点、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都不同。

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全世界仅0.1亿人,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1)结合材料探究:人类社会早期人地关系思想有何特点? 提示:人类被动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

材料二 农业文明时期,全世界约6亿人。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人类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广度都增大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2)结合材料探究:

①列举农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

②农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有何特点?

提示:①为扩张耕地滥伐森林,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 ②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成了地理环境决定论。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同。在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经历了由无到有的产生过程,分时期表解如下。

时期 生产力 水平 对人地关 系的认识 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地关 系思想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 极为低下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采集和狩猎,种灭绝。但环对环境的影境问题对人响极为有限 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 崇拜 自然 农业社会时期 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协调性,但开始探索人地关系 出现各种环境问题 出现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的思想观念、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

读人类社会演进(图甲)和人地关系(图乙)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1)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是恐惧、崇拜,人类对自然的影响非常小。而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们对自然界的利用、改造深度加大,导致人地之间的不协调。(2)在我国东部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导致许多环境问题,如森林减少、生物数量种类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脆弱等。(3)我国古代的放火烧山、围湖造田等都不利于生态平衡。(4)人类的科技水平、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及人口数量多少都会影响人地关系的演变。

答案:(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知识点二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学生用书P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