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1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德育案例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eaf6e330242a8956aece448

四、 教 学 策 略 五、 教 学 过 程 1、这一节共安排了一个实际问题,它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策略,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进行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用具:小黑板(抄出探究1) 3、课 型:新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探索渴望. 探究1: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675 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1天约需要饲料940 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大牛1天约需要饲料18~20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要7~8 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本节学习目标,强化本章的中心问题。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2、探索分析,研究策略 学生思考、讨论.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的方法有两种: 先假设李大叔的估计正确, 再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来检验。 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 约需用饲料量,再来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在比较探究后发现用方法二较简便。 设问1:如果选择方法二,如何计算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 需用饲料量约多少千克?(有前面几节的知识准备,学生可以回答) 列方程组求解的主要思路: 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组)→数学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对于探究1:学生分析题意,发现存在这样的相等关系:(1)30只大牛1天所需饲料+15只小牛1天所需饲料=1天的饲料总量;(2)42只大牛1天所需饲料+20只小牛1天所需饲料=后来1天的饲料总量.根据上述相等关系,可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组(比如可以设平均每只大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饲料约x kg、y kg,列方程组可得: ?30x?15y?675?x?20??42x?20y?940?,求出解?y?5后要对解进行检验, 这就是说,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20kg和5kg。饲养员李大叔对母牛的食量估计正确,对小牛的食量估计不正确。 引导学生探寻解题思路,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一主要是估算的运用,而方法二是方程思想的应用。 分步到位,渗透模型化的思想, 规范解题步骤,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表达的习惯, 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作答。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为更多有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机会和资料,分层次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108页习题8.3第3题 对于第3题:学生分析题意,发现怎么样的相等关系?讨论后叫小组代表上黑板分析、板书然后老师评讲 (a):第一天行军4小时所走的路程+第二天行军5小时所走的路程=两天一共行军的总路程98km; (b):第一天所走的路程+2 km=第二天所走的路程; 再叫另一个小组代表上去列方程组并求解 (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团结的意识,以学生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 (2)选做题:课本第108页习题8.3第5题 让学生用刚才的思路去思考第题,分小组进行接力赛,这个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参于的机会,把问题生动形象化 (3)提高题: 已经进入汛期,七年级六班的同学们到水库调查了解汛情.水库一共有10个泄洪闸,现在水库的水位已经超过安全线,上游的河水仍以一个不变的速度流入水库.同学们经过一天的观察和测量,做了如下记录:上午打开一个泄洪闸,在2小时内水位继续上升了0.06米;下午再打开2个泄洪闸后,4小时水位下降了0.1米.目前水位仍超过安全线1.2米. (1)如果打开5个泄洪闸,还需几小时水位降到安全线? (2)如果防汛指挥部要求6小时内使水位降到安全线,至少应该打开几个泄洪闸? 设河水的流入使水位上升x米/时,每个闸门泄洪可以使水位下降y米/时,则有: ?2x?2y?0.06?x?0.0575??4x?3?4y??0.1?,解得?y?0.0275 (1)设打开5个泄洪闸,需t小时水位降到安全线,则有 0.0575t-0.0275×5 t=-1.2,t=15时. (2)设打开n个闸门,需要6小时水位降到安全线,则有 6×0.0575-6×0.0275n=-1.2,n≈9.36,因此应打开10个六、 课 后 反 思 闸门. 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讲评,学生上黑板板书。 出示古典名题,一方面及时巩固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无处不在的思想(这道题的目的是让班上成绩好的学生得到锻炼) 4、课堂小结、知识整理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讨论,你对用方程解决实际的方法又有何新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然后老师补充) 教师总结:这节课主要学的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解方程组的问题,列方程组关键是: 1、设出未知数 2、根据等量列出方程组 3、解方程组并检验 5、布置课后作业 本课所提供的例题、练习题、作业题突出体现以下特点: ① 活动性:生在实际的数学问题中展开了讨论,贴近生活,学生对学习数学更加的有兴趣。 ② 探索性:题解决的策略不易获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易发现,问题中的未知数不易设定,这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了机会。 ③ 开放性: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问题的结论的开放 ④ 设计,意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能力。 ⑤ 分层性:是来自农村的中下层的班级,所以在讲题时都要分层次来讲,这样才能让她们学得更多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能,不断更新与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一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方针,采取多做多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数学课堂教育教学叙事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臧来江

从事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历程中,现在十分注意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充实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用于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目标获得了进一步的完美成为事实,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有趣的教学活动很值当回味,它的呈现,进一步加大了我对于学生学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