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e78926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0c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第24课 诗词五首

【导学目标】

1.准确而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古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整体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中心。 3.欣赏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难点) 【课时计划】 2课时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第一课时 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

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情,而且记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绪和心理记忆。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与感动。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冢累累(zhǒng) 狗窦(dòu) 雉(zhì) 舂谷(chōng) ....作羹(gēng) 贻(yí) 戍梁州(shù) ...(2)词义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坟墓。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让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贻:送,赠送。 戍:以兵守边。 2.作者名片

《乐府诗集》,宋朝人郭茂倩将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而成,共分为十二类。“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1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 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两卷。

3.背景资料

《十五从军征》:东汉末年,长期战乱,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残酷的奴役,使许许多多的风华少年, 一直服役到老。大片田园荒芜,百姓多半家破人亡。这首诗所反映的便是这一悲惨的景象。

《诉衷情》:陆游出生第二年,北宋便为金人所灭。陆游青壮年时期一心向往中原,收复失地。四十八岁那年他曾经到西北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在川陕宣抚使王炎公署里参与军事活动。但当时的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一味主和苟安,所以他的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时常在诗词中表露出来。这首词便是晚年退居山阴以后抒写上述情怀的名篇。

学法指导

体会诗歌情意的技巧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是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二是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阅读古代诗词,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体会出诗人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感情。诗人常把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诗人常运用古籍中的趣闻轶事、寓言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

答题格式:这首词通过描写……的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

步骤二 内容精读 深悟文本 一、学习《十五从军征》 (一)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回顾划分古代诗歌朗读停顿的一般技巧。

【交流点拨】从形式上看,四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节奏;五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三节奏或二、二、一节奏;六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二节奏;七言的古诗,常采用二、二、三节奏或二、二、二、一的节奏。须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诗歌停顿划分,可以按意义单位分,也可按音节分,有规律可循,但并无定数,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2.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揣摩停顿,小组商讨难读诗句的停顿。 【交流点拨】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2

(二)深层探究

1.全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2.“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老翁的家人都已不在人世,原本温馨的家已成为荒凉之地,这一切都是残酷的战争造成的。

3.老兵看到家中荒凉的景象已经知道亲人都已去世,为何还要“出门东向看”?

【交流点拨】他出征前常常随亲人到村东农田劳动或在家门东望可见到耕作的亲人;饭做好后,“不知贻阿谁”心里伤悲,不由自主地走到门口向东望,盼望见到亲人。这种虚无的想法更加突出了老兵的孤独与痛苦。

二、学习《诉衷情》 (一)整体感知

1.先听范读后诵读,注意读音、节奏和情感。 【交流点拨】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鬃/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词中描写了哪三个生活场景?

【交流点拨】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情景;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却看到战袍尘封的场景;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与如今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相对比,反映了词人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二)深层探究

1.词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心?至少举出一例并说明理由。

【交流点拨】示例:“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时的英勇气势;“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却已经无力报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包含了诗人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

2.赏析“尘暗旧貂裘”中“暗”的妙处。

【交流点拨】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世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的暗淡画面写了出来,也形象地写出了词人自己心情的灰暗、失望和怅惘。

3.说说你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理解。

【交流点拨】词人总结自己的一生,理想始终不能实现,空有报国之心却不能在“天山”抗金前线奋战,只能老死在滨水河滩,“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了词人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翼,落在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4.“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应如何理解,难道指的是陆游一心想要追求高官厚禄吗? 【交流点拨】“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词人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像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词人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步骤三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3

(一)总结课文

《十五从军征》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诉衷情》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这两首诗词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让我们一齐背诵这两首诗词,去进一步体味吧!

(二)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把《十五从军征》改写成一篇小说。 【附: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总写十五从军八十得归 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野兔野鸡 旅谷旅葵 行动汤饭做熟 不知贻谁

内心:泪落沾我衣兵伐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诉衷情

回忆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梦醒:尘暗旧貂裘 晚年胡未灭,鬓先秋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壮志难酬 悲愤不满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课时 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满江红》《朝天子·咏喇叭》

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我们继续学习《诗词五首》中的另外三首,看看有哪些新的感悟吧。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