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五首(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5.诗词五首(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c02321cf84b9d529ea7a46

镇南中学“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有效课堂活动的研究”课题小组

第25课 诗词五首

八年级( )班 学生姓名:

第一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 掌握字音、字义。

2. 理解诗句意思,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3. 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4. 学会赏析诗歌的一般方法。

课前预习:

1. 积累文体知识。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共 八 句,分四联,即 首联 、颔联 、 颈联 、尾联 ,每句五个字的叫 五言律诗 ,简称 五律 ;每句七个字的叫 七言律诗 ,简称 七律 。绝句只有四句 句,每句五个字的叫 五言绝句 ,简称 五绝 ;每句七个字的叫 七言绝句 ,简称 七绝 。 2.走近作者。

杜甫, 唐 代 现实 主义诗人,字 子美 ,因曾居住于长安城少陵附近,自称“ 少陵野老 ”,后世称 杜少陵 ,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杜工部 ,因其诗歌成就,还被后人尊称为“ 诗圣 ”,他的诗歌大多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 诗史 ”,代表作品有“三吏”(《 新安吏 》《 潼关吏 》《 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 》)。他与唐代另一位大诗人 李白 齐名,并称“ 李杜 ”。 3. 准确认读下列字词。

怒号(háo ) 三重( chóng ) 挂 罥( juàn ) 长(cháng)林梢 ....布衾(qīn ) 塘坳( ào ) 何由彻( cha ) 见( xiàn )此屋 ....4. 熟读课文,填空。

(1)八月秋高 风怒号 , 卷 我屋上 三重 。茅 飞 渡 江 洒 江郊,高者 挂罥 长林梢,下者 飘

转沉 塘坳。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3)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课堂导学:

1. 朗读课文,解释字词。

号: 吼 挂罥: 挂住,缠绕 忍: 狠心 向: 渐近,靠近 俄顷: 一会儿 彻: 彻晓,到天亮 足: 值得 安: 如何,怎么;安稳 见: 同“现”,出现 2. 朗诵比赛。(以小组为单位)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小组对抗:一组说原句,另一组说意思,看哪一组说得最好)。 4. 赏析诗歌。

(1)请将诗歌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下者飘转沉塘坳”):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1

第二部分(从“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到“归来倚杖自叹息”):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第三部分(从“俄顷风定云墨色”到“长夜沾湿何由彻”):写雨夜屋漏人难眠的情景。 (2)“号”“卷”“飞”“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3)“群童”为什么“公然抱茅入竹去”?这一情节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后文有何作用? “群童”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抱回家当柴烧,当然,这里也有孩子顽皮的成分;反映了动乱的社会带给人民的贫困和灾难;这一情节是结尾的伏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4)“归来倚杖自叹息”的“自”字该如何理解?诗人叹息什么?

“自”字显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与帮助,世风的炎凉、世事的艰难,就意在言外了。一叹生活之苦,风卷茅屋,接下来的生活怎么过;二叹人(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达了诗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尤其最后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6)请概括本诗的主旨。

本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雨夜屋漏、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致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

第四部分: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号”“卷”等一系列动词突出风大、害大,也隐隐地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神情。

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正是从这四海穷困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三叹世风的凉薄艰难;四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的崇高理想。这种胸怀是多么宽广、博大!

及人、宁苦自己以利人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课后练习:

1. 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有千万间高楼大厦,让天下穷人都住上房子,露出笑脸,(任它)刮风下雨,房子岿然(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什么时候在我眼前能高高地出现这样的大楼,那时,即使唯独我自己的茅屋破漏,挨冻而死我

也心甘情愿! 2. 背诵课文,默写。

(1) 公然抱茅入竹去 ,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2)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

(3)诗中表达作者推己及人,身处漏雨茅屋仍不忘忧国忧民的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3. 默写你所积累的杜甫写的一首诗。

2

不动,稳如泰山呢!

镇南中学“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有效课堂活动的研究”课题小组

第25课诗词五首

八年级( )班 学生姓名:

第二课时《过故人庄》《游山西村》

学习目标:

1.掌握字音、字义。

2.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

3.理解诗句意思,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4.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文学常识填空)

(1)孟浩然, 唐 代著名 山水田园 诗人, 襄州襄阳 人(籍贯)。其诗偏重于描写自然景色,形象清新,生动自然,引人入胜,与 王维 齐名,并称“ 王孟 ”。代表作品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宿建德江》《 春晓 》等。

(2)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 越州山阴 人(籍贯), 南宋 (朝代)著名 爱国诗人 诗人。他能诗、能词、能散文,尤以诗的成就最高,著有诗《 关山月》《 书愤 》《 示儿》;词《 釵头凤 》《 卜算子·咏梅 》;散文《 老学庵笔记 》等。 2.准确认读下列字词。

鸡黍(shǔ) 开轩(xuān) 场圃(pǔ) 鸡豚(tún) 衣冠( guān ) .....3.熟读课文,填空。

(1)故人俱鸡黍, 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2)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 还来就菊花 。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村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课堂导学:

1.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字词的意思。

具: 办,具备 郭: 古代外城墙 轩: 窗户 圃: 菜园 就: 靠近 浑: 浑浊,指酒不好 豚: 猪 箫: 吹箫 鼓: 击鼓 古风: 旧时风俗 闲乘月: 趁着月夜闲游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小组对抗:一组说原句,另一组说意思,看哪一组说得最好)。 3. 朗诵比赛。(以小组为单位)。 4. 赏析《过故人庄》。

(1)作者去田家的原因是什么?“具鸡黍”“邀”表现了农民朋友怎样的性格特点? (2)颔联的景物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上句描绘近景,葱茏茂密的绿树环绕村庄,清幽宁静;下句勾勒远景,雄伟的青山给田园筑起了一道 天然的屏障,给人以开阔之感。这样的景物清新、淡远、幽静,色调丰富,恬淡相宜。 (3)“把酒话桑麻”,表达了主客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于好友的邀请;可看出农民的热情好客,朴质厚道。

这是诗人进庄之所见,表现了诗人无比激动喜悦的心情。

表达了朴质深厚、真挚的感情。

3

(4)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说表现了哪些乐趣? (5)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赏析《游山西村》。

(1)首联描写了农家什么时候的什么情景?表达了农家怎样的性格和感情? (2)颔联写了农村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哲理?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3)颈联写出了当地怎样的风土人情?

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热情。村里的人正吹箫击鼓准备着社日祭祀土地神,他们穿戴朴素,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作者十分留恋山西村的田园风光,人还没有离开,就惦记着还要再来。 (5)这首诗的题目是“游山西村”,就全诗看,作者是体现“游”呢,还是紧扣“村”?试说说理由。

(6)诗人游山西村时有哪些亲切感受? (7)请概括本诗的主旨。

老朋友相见;欣赏如画的田园美景;品尝美酒;畅谈农事。

表达了老朋友之间诚挚的友谊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初春时节,农民朋友酿酒杀鸡招待客人,庆祝丰收。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厚道的性格。

写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这一句说明事情到了最糟糕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转折。

保持着一种浓厚的乡俗。

紧扣“村”。因为本诗写了村里的人,村里的景,村里的事,村里的情。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这首诗描绘了明媚的山乡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理解填空。

(1)《过故人庄》中表现农家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诗句是: 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 ;诗

中集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的诗句是: 待到重阳日 , 还来就菊花 。

(2)《游山西村》中写农家好客的诗句是: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 ;反映民间民

俗的诗句是: 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比喻一筹莫展时坚持下去,往往会发现前所未有新天地的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抒写作者愿望的诗句是: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扣门 。

2.对《游山西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开头两句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

B.颔联描绘了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古风存”用淳朴的乡风盛赞他们的纯厚质扑 C.最后两句写主观心境,依恋之情溢于言表,诗人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D.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课后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