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启示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奥尔夫音乐教育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启示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a948145f0e7cd1842536be

而《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表述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可以看出二者的核心都是“感受和表现”,它们旨在引导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艺术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要为幼儿感受美提供机会,并在此基础上为幼儿表现美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

表四: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认识统计表

人 情 项 目 员 况 幼儿教师 选择人数(人) 13 百分比(%) 26% 目 标 认 识 提高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审美能力 传授音乐知识、技术技能 23 46% 提高幼儿知识、技能与兴趣 12 24% 培养幼儿即兴创作表演能力 选择人数总计 2 50 4% 100% 从表四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教师认为音乐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向幼儿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对音乐教学目标的认识有所欠缺,从而导致幼儿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忽视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归根揭底是因为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的理解还没有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塑造幼儿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深层面上还停留在“传授音乐的简单知识与技能”的浅显认识上。活动中,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传授技能,而应重视调动幼儿的情感与经验,引导其主动、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的美,鼓励幼儿把内心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审美能力及情趣的培养,是通过具体的音乐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只有掌握了初步的音乐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音乐素质与能力,幼儿才能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运用学过的音乐技能表现自己的感受。同时幼儿教师还忽视了幼儿的即兴创作表演能力的培养。这点对于幼儿的将来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5.程式化课堂教学

(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学内容的调查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以及音乐欣赏活动。歌唱活动可培养幼儿获得美好的音色,咬字、吐字、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培养歌唱的能力;韵律活动可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随乐性、表现性,培养幼儿韵律活动的能力;打击乐活动可培养幼儿演奏的表现力,发展幼儿节奏感,培养幼儿打击乐活动能力;音乐欣赏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利用更多的感知觉通道进行音乐的感知,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在伴随音乐进行的表演过程中直接进行感知体验,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使用不同的符号体系来表达自身的音乐感受。歌唱、韵律、打击乐以及音乐欣赏都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与良好的个性和社会性,它们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都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

为了了解曲靖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在观察了五所幼儿园的10次音乐活动,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五: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统计表

项 目 活 动 内 容 音乐欣赏 选择次数总计 1 10 10% 100% 韵律 3 30% 歌唱 对 情 况 活动次数(次) 5 百分比(%) 50% 象 音乐教育活动 打击乐演奏 1 10%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学内容单调,教师在教学时大多以教唱歌曲为主,有50%的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内容为唱歌活动,而能够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与意识的音乐欣赏活动只有10%的教师涉及,对于能够培养幼儿动作协调、节奏感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只有10%。多数教师过分强调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她们更加重视的是幼儿唱歌的音调是否准确、舞蹈

动作是不是标准、节奏乐敲击的是不是整齐,因此形成了音乐活动突出技巧训练的局面。幼儿在反复、枯燥的练习中慢慢失去了感受音乐的机会,只能被教师安排着、按教师的意愿表现着音乐,实际是在表达着成人对音乐的理解,而艺术活动的根髓——感受,特别是幼儿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被教师们“挤压”得几乎没有了。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实施手段的调查

为了进一步说明曲靖市幼儿园的程式化课堂教学,只有音乐教育的内容还不足以证明,我又对五所幼儿园的课堂实施手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表六: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实施手段统计表

项 目 实 施 手 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选择次数总计 1 10 10% 100% 课外活动 2 20% 课堂讲授 对 情 况 活动次数(次) 6 百分比(%) 60% 象 音乐教育活动 情景创设 1 12% 如图六所示,教师在实施幼儿音乐教育的途径中虽然呈现出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但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采用课堂教授的方法进行教学。有60%的幼儿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有20%和10%的教师采用了课外活动和自己创设一些情境来教授音乐方面的内容;只有10%的教师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数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采取了千篇一律的程式化课堂教学,这是很难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课堂讲授的占到60%,而课外活动被当作体育游戏才可以出去玩的情况是大多数,所以真正的音乐活动放在课外的只占20%。而说到创设情景活动就更少了(10%),再说到利用现代教育必备的多媒体辅助教学(10%)就少得令人乍舌了。作为必备的教学手段,他会给幼儿带来更具吸引力的东西。

从这里可以得出,他们在实施音乐教学手段时:教学途经单一、缺少情景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给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启示

综合前面内容所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人本主义、本土化、综合性、即兴性、原本性和其教学法;曲靖市幼儿园音乐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有五点,我们将这两者结合就可以看出原理和调查结果之间发生冲突,而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问题中的教学过程单一,缺乏综合性,违背了奥尔夫的综合性原理;忽视幼儿的主体性,违背了奥尔夫的人本主义原理;忽视幼儿本土化,违背了奥尔夫的本土化原理;重技轻艺,忽视幼儿即兴创作表演能力的培养,违背了即兴性原理和原本性原理;程式化课堂教学,违背其教学法原则。

我们找到了问题,也找到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理念,将这两者结合,会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我所得出的启示如下:

(一)注重综合性,丰富教学内容和过程,加强综合性教学

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他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直觉的体验、经验获得,这是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的。因此,结合动作、注重活动的实际操作性进行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了解到的是我们的幼教工作者没有抓住这点,又结合自己在幼儿园中的观察,从而得出了他们教学过程单一,缺乏综合性。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在行为方式上常常是歌唱、演奏和形体动作、舞蹈整合为一体的,这就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这里有个案例: 例如教案《两只老虎》: 活动目标:

1.在幼儿熟悉原有曲调的基础上,感受新乐曲的结构,学会根据图谱掌握相应的节奏类型。

2.让幼儿体验打击乐演奏的乐趣及与大家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打击乐器人手一个。如:响板、沙球、琴鼓等。 2.两只老虎的图片(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 3.《两只老虎》的节奏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