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至6月全国外语类学术期刊论文目录分类汇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06年1月至6月全国外语类学术期刊论文目录分类汇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3fb0c5fad6195f302ba6a6

224. 试论模糊语言在翻译中的审美再现——从林语堂之英译《浮生六记》谈起 ,王少娣,《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225. 赞助人对译介活动的操纵,魏清光,《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26. 试论同声传译教学的思维和语言策略,林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

227. 新时期之初西方现代派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孙会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

228. 《神州集》翻译中的种族思想——《水手》与中国诗的比较研究,李春长,《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

229. 翻译中的逻辑检验与强行理解,周何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230. 关于日汉翻译史研究视阈重构的思考,王铁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31. 古本今译的历时阐释,葛校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外国文学研究

1.女人的交谈,瓦连京.拉斯普,《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从罗得西来开来的火车,纳丁.戈迪默,《当代外国文学》,2006.1。 3.伊根诗选,德斯蒙德.伊根,《当代外国文学》,2006.1。

4.历史的回声-拜厄特《占有》之多重对话关系,程倩,《当代外国文学》,2006。 5.论《收藏家》的对话艺术特征,于建华,《当代外国文学》,2006。

6.创作内外的选择--戴维。 洛奇之《治疗》,张琼,《当代外国文学》,2006。 7.以语言摩魔镜烛照社会的丑陋与荒诞--埃尔弗里德。 耶利内克论,张春蕾,《当代外国文学》,2006。

8.论《家乡》与《唐老鸭》中“父与子”母题,蒲若西,《当代外国文学》,2006.1。 9.美国的猴王--论杰拉尔德.维兹诺与汤亭亭塑造的恶作剧形象,方红,《当代外国文学》,2006. 1。

10.三重主题及其完成:关于库切之《耻》,仵从巨,《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1.悖论的迷宫--评索尔.贝娄的《拉维尔斯坦》,祝平,《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2.评《拉维尔斯坦》的文化母题:寻找自我的民族家园,江宁康,《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3.丹.布朗小说的写作模式初探,刘玉波,《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4.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中对经典文本的戏拟,段丽君,《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5.《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新》简论--兼评拉斯普京年代的创作,赵杨,《当代外国文学》 ,2006.1。

16.《林中阳台》意象的隐喻魅力,游晓航,《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7.私人与公众的歌者--爱尔兰诗人伊根作品赏析,金文宁,《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8.裂缝中的意义--读《特吉昂廷》,袁德成,《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9.当代美国实验小说家约翰.巴思在中国研究评述,蒋首超,《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0.迎迓与拒纳: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世纪历险,钱林森,《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1.亨利.米修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刘阳,《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2.从独语到对话:维克多.谢阁兰与程抱一跨文化书写之异同,邹琰,《当代外国文学》,2006. 1。

23.达尼埃.佩纳克访谈录,许玉婷,《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4.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访谈录,校莉莉,《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5.“成功”道路上的“钻石风波”——《尤斯蒂斯钻石》的警示,殷企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6.《熊》的创作范式及福克纳对人类的焦虑,朱振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7.从乔伊斯文学观看他的显形概念,吕国庆,《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8.《麦田里的守望者》佛教禅学痕迹,普祥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9.《幸福》中柏莎的心路历程,王敏琴、杨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30.岁月的歌谣:《且听风吟》的时间主题研究,张昕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31.从东亚文化对看中朝日三国近代西学对应,李虎、金京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32.18世纪末19世纪初越南无名氏喃字作品之考察,阳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33.他山之石:俄国结构诗学,张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34.中国生态哲学对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建构意义刍议,时真妹,《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35.《典型的美国佬》中的房宅意象分析,蔡青、张洪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36.杂交主义与非殖民化进程中的文化两难,方红,《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37.诗歌语篇中的过度衔接、欠额衔接和反衔接,谢艳明,《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38.文学读者反应实验研究概述,高巍、 David S?Miall,《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39.失败的抗争者:《兔子,跑吧!》中兔子的人格与行为分析,索金梅、郝蕴志,《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40.传统道德的终结——现代化与德莱塞小说中的伦理思想,蒋道超,《外语研究》,2006.1。

41.《简?爱》的双层文本读解,王文惠,《外语研究》,2006.1。

42.“湖畔”与“田园”的诗风意蕴——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创作比较谈,泰莉莉,《外语研究》 ,2006.1。

43.罗马民主制度的政治隐喻——论《柯利奥兰纳新》对罗马民主制度的反思,张冲,《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44.莎士比亚早期戏据的症状阅读,肖四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45.新历史议与莎学研究,朱安博,《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46.莎剧中种族迫害范式对悲剧结局的驱动性,索娟娟、毛卓亮,《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47.所谓伊人——从塑造女性形象的意象看莎士比亚戏剧和中国古典戏剧,刘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48.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李伟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 1。

49.从《金罐》和《沙人》看霍夫曼二元对立的艺术观,冯亚琳,《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50.吉姆爷——伟大的艺术代码——论《圣经》对《吉姆爷》中吉姆的形象影响,容新芳、李晓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51.错乱的世界 错位的叙述——析《大大方方的输家》中的叙述层次,唐伟胜,《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52.走近自白派的“精神病院诗”,彭予,《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53.批判与展望:英美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历史使命,刘英、李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1。

54.重读《房客》话女权——论海伦的离家出走,赵慧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55.恶的延宕——《黑暗之心》叙事技巧的“陌生化”,陈李萍,《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1。

56.《黄色墙纸》中的疯癫涵义,李靓,《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57.迷人的梦幻与失望的悲凉——福斯特《印度之行》解读,张秀芝,《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1。

58.危险的游戏还是丛林法则,李早霞,《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59.当代西方文化研究述略,陈开举,《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0.“和平的王国”——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诗歌与动物象征,胡家峦,《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

61.生活盛宴的局外人:《悲痛往事》和《伤逝》比较,王苹,《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2.从女主人公的性格矛盾《傲慢与偏见》的自我解构,梁晓晖,《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1。

63.弗里曼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初探,朱新福,《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4.整个世界源自于美——费特自然抒情诗的诗性特征,马卫红,《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5.走出乌托邦——西方悲剧衰亡之谜新探,何辉斌,《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66.新批评与诗歌解读,李屹,《外语教学》,2006.2。

67.《暄哗与骚动》与《罂粟之家》的比较,郑洁玲,《外语教学》,2006.2。 68.冯内格特小说中宗教思想探险微,洪增流 王莉莉,《外语教学》,2006.2。 69.邓恩诗歌意象研究--兼与李清照诗词意象比较,李正栓 杨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70.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刘英 王雪,《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4。

71.《澳洲森林里的仲夏正午》景物意象分析,刘志广,《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72.《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女英雄与宿命主题解析 ,万正方;马艳彬,《山东外语教学》,2006.1。

73.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试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解构与建构,陈宁,《山东外语教学》,2006.1。

74.《最蓝的眼睛》中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憎恨 ,胡俊,《山东外语教学》,2006.1。 75.《日瓦戈医生》中的俄罗斯命运,胡凤华,《山东外语教学》,2006.1。 76. 珍奈特.温特森:灯塔守望者之歌,侯毅凌,《外国文学》,2006.1。 77.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伊丽莎白.鲍恩的《魔鬼情人》,陈榕,《外国文学》,2006.1。

78.爱默生的原子个人主义与公共之善,张世耘,《外国文学》,2006.1。

79.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以三部小说为例,曾艳兵,《外国文学》,2006.1。

80.论斯宾诺莎对辛格创作的影响,乔国强,《外国文学》,2006.1。

81.《漂泊者》对澳大利亚传统民族主义观念的挑战与超越,甘恢挺,《外国文学》,2006.1。

82.宽恕与和解的寓言,李茂增,《外国文学》,2006.1。

83.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后期的德里达、莫里森和他者,J?希利斯?米勒;王逢振,《外国文学》 ,2006.1。

84.作者和/或他者:一种拉康式的文学理论,马元龙,《外国文学》,2006.1。 85.再论启蒙,童明,《外国文学》,2006.1。

86.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再认识,吴元迈,《外国文学评论》,2006.1。 87.别林斯基与果戈理的书信论战,刘文飞,《外国文学评论》,2006.1。 88.俄罗斯文艺学的历史主义传统与创新,程正民,《外国文学评论》,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