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信楼乡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最后10天押题试卷(无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信楼乡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最后10天押题试卷(无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d3adbc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d

济宁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最后10天押题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撺掇(duo) 家醅(pēi) 亢奋(kàng) 心旌(jīng) B.雾霭(ǎi) 骨骼(ɡ?) 褶皱(zhě) 天衣无缝(fanɡ) C.哺乳(pǔ) 两栖(qī) 缄默(jiān) 目空一切(qia) D.垂髫(tiáo) 翕忽(xī) 箬篷(p?ng) 好逑(qiú)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原其说枷锁翩然震撼 B、天衣无缝枯燥堕落决择 C、销声匿迹致密迁徙萦绕 D、相辅相成陨石思幕狡辩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B.晚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C.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D.李琪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他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B.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在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不______;等到时光逐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______,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时光虽缓,渐渐也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______,光阴却已永不回头。

A.惋惜 闪烁 醒悟 B.怜惜 闪耀 醒悟 C.怜惜 闪烁 悔恨 D.惋惜 闪耀 悔恨

6、下列这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它通常在白天爬升至平流层20千米至30千米的高度,将太阳能最大限度地转存到储能电池中,夜晚则逐渐降至15千米至18千米的高度,低速、半滑翔飞行。 ②太阳能飞机是以太阳辐射的光能为动力的飞机。

③同时,由于太阳能飞机以太阳能为动力,故其燃油、维护和维修费用基本为零。 ④太阳能飞机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它一次飞行可长达数月乃至数年。

⑤与常规飞行器相比,太阳能飞机由于不需要传统的石化燃料,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A.⑤④②①③ B.⑤③②①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①④③ 7.默写填空

(1),子宁不嗣音? (《子衿》) (2) 蒹葭苍苍,。(《蒹葭》)

(3)城阙辅三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八月湖水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的句子: , 。

(6)写两句关于“雨”的古诗,。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8.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运用了 修辞方法。(2分)

9.从颈联看,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古文阅读: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悉如外人: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③子之哭也: ④何为不去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2.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

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