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测试卷:《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测试卷:《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cef789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3e

36.A【解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这句话与“为人师表”的内涵是一致的。

37.A【解析】略。

38.B【解析】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履行职业责任及其义务、获得职业荣誉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它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目的。

39.C【解析】C项属于“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40.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41.D【解析】略。

42.C【解析】德育方法是为了达到既定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43.B【解析】班主任老师以自身为榜样,对学生进行德育,体现了对榜样示范法的运用。 44.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贯彻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的要求。

45.A【解析】一般认为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其中,道德教育是基础、是关键,它完成的是教人做人的思想及行为上的准备,对社会的道德风貌起着重要的作用。

46.B【解析】略。

47.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深远性。

48.B【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把别人或某个群体的态度作为自己的态度,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比依从深了一层,是学习者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题干所述体现了其他同学的态度与品德形成处于认同阶段。

49.C【解析】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这体现了陶冶教育法的内涵。

50.C【解析】略。

51.C【解析】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提出,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

52.A【解析】略。

53.C【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以下六方面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得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因此,C项说法正确。

54.C【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55.B【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

56.C【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

57.D【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

58.C【解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59.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所以,A项说法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所以,B项说法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所以,C项说法正确。学校不得违反相关法律开除学生,学校也没有罚款权,所以,D项说法错误。

60.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61.BC【解析】略。

62.ABC【解析】智力的差异有:(1)个体差异。①智力类型差异;②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③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2)群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63.ABD【解析】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如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智力不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故C项错误。

64.ABD【解析】教师威信是指由教师的资历、声望、才能和品德等因素决定的,教师个人或群体在学生或社会中的影响力,并不是教师角色本身所具有的内容。

65.ABCD【解析】创造性的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并非成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其关系表现为:①高创造性者,智力一定很高;②高智商者,创造性可高可低;③低智商者,创造性一定低;④低创造性者,智商可高可低。

66.ABCD【解析】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在复述的时间上,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2)在复述的次数上,强调过度学习;(3)在复述的方法上,包括运用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复习形式多样化、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画线等。

67.ABC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

68.BCD【解析】形成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观原因:(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2)消极的情绪体验;(3)道德意志薄弱;(4)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5)性格上的缺陷等。

69.BCD【解析】课堂管理具有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

70.ABC【解析】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5)小组辅导;等等。

71.AB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适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高层次性;(6)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自觉性;(7)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8)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72.BCD【解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产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73.AB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74.BCD【解析】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

75.ABD【解析】国务院于2018年1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1)确保方向;(2)强化保障;(3)突出师德;(4)深化改革;(5)分类施策。

三、判断题

76.×【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77.√【解析】竞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有如下一些特征:他们学习教材是为了做得比班里其他人更好;他们认为他们必须与班里的其他学生进行竞争,才能得到诸如分数或教师的注意之类课堂上的奖赏;他们把课堂看作是胜负的场所,他们必须始终获胜。

78.√【解析】题干所述是图式的含义。

79.√【解析】动觉型学习者喜欢接触和操作物体,对于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更感兴趣。因此,教师用手轻拍他们的头表示赞赏要比口头表扬产生的效果更好。

80.×【解析】教师角色信念的形成阶段是指教师在角色扮演中,将职业角色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指南,形成职业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题干描述属于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

81.×【解析】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题干中的说法太绝对了。

82.×【解析】在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表、标本等进行学习。例如,小学生学习加法时,利用小石子、小棍、手指来完成计算活动。因此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83.×【解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部动机。只有当内部动机缺乏时,物质奖励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84.×【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85.√【解析】所谓矛盾性,一方面是指知、情、意、行之间的对立、不适应。例如“理达情不通”,即道德上明白,感情上受不了;或“通情不达理”,即感情上同情,但道理上讲不通;或“知”“行”脱节,即认识和行为的脱节现象。另一方面是指知、情、意、行四要素之间发展方向与水平的不适应。

86.√【解析】略。

87.×【解析】格拉塞模式和基诺特模式是典型的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88.√【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自我修养法的内涵。

89.√【解析】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90.√【解析】德育的途径主要包括:(1)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

91.√【解析】略。

92.√【解析】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93.√【解析】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

94.√【解析】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公民进入教师行业的第一道门槛。 95.√【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 四、材料分析题

96.BCD【解析】杜老师“认真备课、反复试讲”,才“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说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十分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他回答学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到了爱岗敬业;杜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他郑重的态度和真诚的回答都表现出了他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杜老师针对自认为“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的学生,先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