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84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84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c44652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2

(3)理解后再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清丽雅致的校园生活情味。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用铅笔给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分小组讨论正确答案。 (4)指导,归纳总结。 (5)读一读。 3、练习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 要开学了我来到商场的文具部买了尺子铅笔橡皮盒等崭新的文具 4、反馈 四、教学第四题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教学第五题 二、教学第六题 师 生 活 动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读成语,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纠正读得不正确的成语,尤其注意“白璧微瑕”和“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 (3)再请学生正确朗读。 (4)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中自己已经大体理解的成语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成 语请教别人。 (5)让学生自己再读读,找找这些成语有哪些共同之处。 (6)齐读成语,读出成语歌的韵味。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这首小诗的意思。 (3)理解诗意,再请学生读,听听他是否读得好。 (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练习 4、反馈 一、课前准备 到生活环境中进行污染源调查,有条件的可延伸到农村和野外。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话题: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2)学生自读课题要求。 3、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说书上的要求。 (3)指名说说调查到的情况 4、练习 (1)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组成讨论小组。 (2)请小主持人来主持讨论交流。 (3)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对大家说说调查到的 设计意图

环保情况。随机指导。 (5)学生交流发言。 5、强化。 (1)要求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加以整理,再当众说一说。 (2)写一份建议书。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20、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课时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征经历的时间、路程,初步感知艰难 如果孩子对这一问题感到困难,一下子有些无从下手,可以再设计一个问题:第二句诗里有一个词语概括写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困难多,找出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同志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 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课文 A、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B、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试着 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C、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2、指名学生逐句朗读诗歌(七律:七言律诗,每两 句为一联) 理解词语的意思: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 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学生介绍有关长征 的历史事实。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

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 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 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25000 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1935 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 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1、介绍这首诗的体裁: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 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 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 奏。 2、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3、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 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四、指导朗读《长征》 4、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五、布置作业 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1、思考每句诗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复习导入 二、 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师 生 活 动 1、朗读诗题 2、“七律”代表什么?“长征”呢? 3、检查,个别朗读全诗 1、教师朗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长征图”? 2、小组讨论 3、交流: ? 腾越五岭图 ? 疾跨乌蒙山 ? 巧渡金沙江 ? 飞夺泸定桥 ? 喜踏岷山雪 4、在这几幅图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欣赏的理由。 5、学生自学,在诗歌的精华处圈圈画画 6、全班交流:谈自己欣赏的图图。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A、“腾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 (1)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想象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3)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4)再带着对红军崇敬的心情读一读。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教现成的知识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让学生自己选读,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诗文中总分结构,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基础是文本,让学生充分地阅

三、播放歌曲,提升情感。 四、朗读背诵,布置作业 B、“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补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 (3)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4)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 C、“喜踏岷山雪” (1)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 (3)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4、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A、 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 (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可以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 B 那毛主席为什么只写了五幅“征难图”?(它是由几幅画构成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诗只选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 1、 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2、 播放歌曲 1、熟读成诵。 2、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自由地讨论交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板书设计 20、七律 长征 腾越五岭图 疾跨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英雄气概 飞夺泸定桥 乐观精神 喜踏岷山雪 反思重建

21 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投影片 2课时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