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b8224f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7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模块整体感悟

模块知识梳理

在《地理必修1》《地理必修2》中同学们主要学习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有关规律、原理和理论,对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地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的理论指导于实践,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生产与生活,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空间地域,因而地理学习也最终将落实在区域之中。《地理必修3》则侧重于区域地理的研究,是一个将地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地理必修3》的内容共有5章10节,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本着由自然到经济、由区域内到区域间的学习思路设计知识结构。教材依次分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章,每章又下设2节,选取两个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立足于世界范围,并没有局限于国内。

本模块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从区域内到区域间 从自然到经济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学法点拨

1.树立区域的空间概念,落实区域环境的特点

从学科分类看,本模块属于区域地理学范畴,在整个《地理必修3》的学习过程中,“区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对区域地理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区域概念。《地理必修3》不再是简单的区域地理知识的再现和描述,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探究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轮廓。区域是一个弹性的概念,大小不一,大到国家、大洲,小到我们所在的社区、村庄。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由于所占据的位置不同,地理环境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学习和研究区域往往是从区域的空间位置开始的。在《地理必修3》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通过不断地阅读地图,查看、识记区域的位置、范围,获取区域的有关信息,同时也要将所学知识及时落实在相关地图中,最终在大脑中建构区域地图,形成思维地图,做到胸有地图。

2.掌握案例的分析方法,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

《地理必修3》是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内容的。除第一章外,其余每章的各节内容都冠以“以~~区域为例”的副标题。所选案例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社会问题,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典型性。例如,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以我国西北地区作为荒漠化防治的案例,以巴西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作为森林开发和保护的案例。在每一案例的具体呈现之前,教材都对主题有概括性的说明,分析某一区域发展问题的由来和总体表现等。然后再结合某个具体区域,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影响和解决方案等。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材料只是为了说明问题,从中概括、归纳出针对该类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对策,学习中不要将重点锁定要案例本身及所在的区域,而是要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将其用于同类问题的学习之中。事实上,教材内容也没有拘泥于副标题所限区域,而是以案例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和主线,就同一问题向其他区域延伸。例如,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案例扩展到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美国玉米带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案例扩展到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

3.梳理教材的结构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一模块、每一章节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呈现方式,学习中应该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阅读了解和把握其特征,找到其规律,这样做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明了知

2

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构建知识体系可以在新知识学习之间和学习之后两个阶段完成。同学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很重要,模块学习之前,要浏览教材目录,初步了解、构建模块知识体系;每章学习之前,了解单元学习的主题,明确该主题在模块学习中的位置,初步认识各节是如何体现和呈现主题的;每节学习之前,明确该节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章或一节的学习之后,应及时地、科学地、以书面图表的形式,对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和总结,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最终在脑海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地理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主题基本上是按照:概述――地理背景(问题)――开发(治理)――影响(意义)的思路来展开教学内容的。

4.关注区域发展新动态,养成自主探究的习题

《地理必修3》选取的区域案例是典型的,同地也是有限的。其有限性表现在数量和时间两方面,案例的选择既要考虑课时,又要平衡地区与国家,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时代性。因而,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应关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政方针,利用各种平台和途径及时搜集国土开发和整治的重大项目和新举措,将案例学习中所获得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分析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我们的家乡、身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联系当地实际,自觉自愿地参加各种调查、研讨活动,勇于探究家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例如,调查当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调查西电东送对山西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

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内容概要

区域和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的重要特征。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区域,许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人类生产活动的进行,总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并与所在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相联系。本章是《地理必修三》的开篇,在教材中具有统领地位和基础作用。教材从总体上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和方法,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也是后续章节学习的基础。我们要站在较高的角度分析和掌握本章知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区域研究的价值。 点击《课标》

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标准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学法指导

1.结合实例,归纳区域含义。展示不同类型的区域,领会区域划分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体。联系初中地理所涉及的大小不同等级的区域,领会区域的层次性。

2.以两个级别相当的典型区域为例,根据提供的图文材料分别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进行比较,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区域的分析比

活动建议 ●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游,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游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收看相关的电视节目,了解在野外考察中GPS的功能。 ●用电子地图查询城镇、交通、旅游 等信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