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同步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训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20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一轮同步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b2010e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f

答案:D

16.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答案:D

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雪蓬松且多孔,噪声被反射 B.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减弱噪声的位置在发动机上 C.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和响度可能相同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18.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答案:C

19.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答案:超声波

20.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地变小,直至消失,说

明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同时一直能看到闹钟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说明光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不能 能

2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① 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②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③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答案:振动 音调 空气

22. “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_______也能够传声。 答案:固体

23.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l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答案:响度 声源

24.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____(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改变了。 答案:声源处 响度

25.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 。观众欣赏到的央视节目是卫星利用 将信号传到地面的。

答案:振动 能量 电磁波

26.(1)如下图(左)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如下图(右)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答案:(1)振动 (2)介质

27.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两图。

答案:音色;甲丙

28.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 答案:信息 响度

29.如图(a),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小华用铅笔敲击衣架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他耳朵里的;如图(b),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当小华用相同的力量再次敲击衣架,此时,小明听到声音的响度与前一次实验中不一样,表明听到的声音的传声介质与前一次不同,是通过 传播的,并且传播的效果更 (选填“佳”或“差”)。

答案:空气 固体 佳

3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个现象说明 ,此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具有 。

(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置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 了不能传声,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 答案:(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转换法(2)空气 能量(3)真空 理想实验法

31.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答案:(1)A(2)慢 低 频率(3)频率太低,产生了次声波

32.今天是1月14日,十天后的今天就是除夕了,小明同学在手机地图上筹划全家自驾回南昌老家的路线,搜索到以下信息:

(1)【双选】关于高速公路产生的噪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排气管加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高速路边设置隔音墙,是通过阻断声音的传播来减弱噪声 C.高速上很少有车辆开窗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监测仪也可以减弱噪声 (2)深圳到南昌最近的距离是方案1(如上图),走粤赣高速G45,全程约830千米限速100千米/小时(不考虑中途变速、休息等其他因素干扰,下同),选此方案理论上至少要行驶多长时间?

(3)后来小明又发现京珠高速G4和韶赣高速G4E的限速是120千米/小时,于是始筹划方案2(如上图)--即从深圳走G4到韶关、再从G4E转赣州、然后沿G45北上回南昌,距离会远一些。请通过计算判断小明选择哪个方案更省时? 答案:(1)AB(2)8.3h(3)两种方案用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