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b1825ef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1

1bc 2③ 设正方形ABCD的一边长为a,则S正方形?a2;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b,则S正方形?

12 b2四边形

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A4BAD C D31B2C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1?(?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4)对角线互相平分;(??(?5)邻角互补.DOCAB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ABCD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5)对角线互相平分?DOC AB 9 / 21

5.矩形的性质: ()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通性;?1?因为ABCD是矩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3)对角线相等.(?DC

OADBC 6. 矩形的判定: (1)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2)三个角都是直角??四边形ABCD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AB DCOADBC 7.菱形的性质: 因为ABCD是菱形 ()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通性;?1??( ?2)四个边都相等;?3)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对角.(?AOCDAB B 8.菱形的判定: AD OC(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2)四个边都相等??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B 9.正方形的性质: 因为ABCD是正方形 ()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通性;?1??( ?2)四个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对角线相等垂直且平分对角.(? 10 / 21

DCDCOAB(1) AB (2) (3) 10.正方形的判定: (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一个直角??(2)菱形?一个直角??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3)矩形?一组邻边等?DC (3)∵ABCD是矩形 又∵AD=AB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11.等腰梯形的性质: ?1()两底平行,两腰相等;?因为ABCD是等腰梯形?( ?2)同一底上的底角相等;?3)对角线相等.(?AOBCD 12.等腰梯形的判定: ??(2)梯形?底角相等??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3)梯形?对角线相等??(1)梯形?两腰相等DA (3)∵ABCD是梯形且AD∥BC BOC∵AC=BD ∴ABCD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1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15.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AB DAEC EDCFB

一 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矩形,

11 / 21

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

二 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三 公式:

1.S菱形 =1ab=ch.(a、b为菱形的对角线 ,c为菱形的边长 ,h为c边上的高)

22.S平行四边形 =ah. a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为a上的高)

3.S梯形 =1(a+b)h=Lh.(a、b为梯形的底,h为梯形的高,L为梯形的中位线)

2四 常识:

n(n?3)※1.若n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 2矩形正方形菱形2.规则图形折叠一般“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 3.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

平行四边形4.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等腰梯形 …… ;仅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 …… ;是双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偶边形、圆 ……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含有自变量的数) 函数的判断:对每一个自变量x是否只有唯一的一个函数值和它对应。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二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12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