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舞狮的起源与当代舞狮活动文化的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佛山舞狮的起源与当代舞狮活动文化的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a309b89d0d233d4b14e69a0

佛山舞狮的起源与当代舞狮活动文化的发展

舞狮,又名狮子舞、狮舞、耍狮子,是具有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项传统民间运动。其利用二人间的配合,在动静变化中糅合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神态,表现了狮子的勇猛坚韧、活泼好动等习性,更是表达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从道具制作、人员培训和各类比赛的不断发展,舞狮已经成为了具有民间工艺、娱乐、杂技、竞技等多元文化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并随着我国的发展、华人向海外的传播而广泛流传于东南沿海各国和世界其他国家。

可以说,在任何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舞狮运动。每当节日庆典、开张大吉等喜庆日子,总少不了舞狮在锣鼓音乐下助兴的热闹场景。而舞狮也正因历史文化悠久、传播广泛、形式在各地区的演变,对于其起源的说法一直有多种版本,而以下所举,则为国际上比较广泛认同的“佛山起源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广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乡出现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若铜铃,青面獠牙,头生一独角。

这头奇兽于除夕晚出现,来去如风,专门破坏民间农作物包括稻米,蔬菜等等。村民乡众不胜其烦,因他每逢过年时就出现,于是人们称之为“年兽”,乡民们就商议消灭“年兽”有智者献议,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形状并彩上颜色。以各种形状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织成兽身,再集勇士十数人,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并由一人手持双菜刀,立于一圆砧旁准备敲打。他们埋伏于一桥下,该处为年兽必经之地。

当年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击打乐器发出“锵锵”及“咚咚”之声,如雷贯耳。年兽见了,觉得惊骇而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不复出现。为了庆祝驱赶奇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功劳,村民便于春节将它拿出来舞动。有的人更建议把它命名为舞狮:因为狮是兽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征。有的也称为舞圣头。

乡民除了在新年期间舞狮,也在神诞或庆典上表演,以增加热闹的气氛。 自此以后,舞狮习俗便延续了下来。

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狮子并不原产于中国本土,而是由西域传播而来。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为狮子的传入创造了条件。现存最早有关狮子传入的记载则是班固所著的《汉书·西域传》:“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

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可见西汉时期已有狮子,其后历代则记载更多。

舞狮分为北狮和南狮,最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又称醒师,流行于华南、南洋及海外。佛山是公认的岭南醒狮的发源地,佛山与香港、新加坡等一道,是醒狮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研究佛山醒狮,对了解南狮的起源、发展有重要意义。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并没有消亡灭绝,反而不断传播、发展,表达着人民追求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景。历史文化和人民群众的造就,使得舞狮在历代相传中仍经久不衰。舞狮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又能锻炼人的身体和意志,起着弘扬民族精神、激励人们团结前进向上的作用。于是,现代舞狮就在传统舞狮的基础上应运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舞狮更成为一种现代体育竞技项目。

“竞赛是运动项目发展的杠杆,运用好这个杠杆,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运动项目的发展”。竞赛使舞狮得以不断朝前迈进,在竞技体育中不断创新,不至于在历史长河中没落。竞赛也是舞狮文化的体育精神的维系之源。在八十年代,现代竞技舞狮形成。近十年来,经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的不断挖掘和整理,舞狮已发展成为颇具民族特色、极具吉祥喜庆色彩和观赏价值的体育竞赛项目,国际性的舞狮比赛逐年增多。

1995年1月23日,国际龙狮总会在香港正式注册成立。1997年7月,国际龙狮总会在马来西亚召开执委会和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将国际龙狮总会执委会秘书处迁至中国北京。这标志着舞狮运动作为一个传统的民间运动的结束,正式朝着组织化、竞技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如今,舞狮不仅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娱活动,更是一种竞赛项目,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让中国的舞狮精神传遍世界。

伴随着舞狮活动的普及,各种舞狮大赛不断,佛山也出现了一批有实力夺取世界狮王称号的优秀队伍,近年来舞狮运动不断走向规范化和竞技化,涌现出了一大批国际级、国家级龙狮裁判,他们经常出国传授和交流舞狮技艺,为舞狮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明清以来随着华人的外迁,舞狮传到了世界各地,据走遍世

界几十个国家的国际知名武术家赵志凌先生讲,世界上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舞狮运动。近十多年来,许多东南亚国家将舞狮发展成为一项体育竞技活动,

同时,佛山作为舞狮的发源地,也成立了较大规模的龙狮运动协会,舞狮队的数量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1999 年佛山舞狮团的40头舞狮代表南狮参加了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天安门广场文艺汇演,受到了广泛的好评。2001 年中国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佛山四百头舞狮参加了开幕表演,舞狮成为九运会的吉祥物。 2001年南海大沥正月十四的“百狮盛会”,前来祝庆的狮子超过八百头,可见佛山舞狮的普及程度。随着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狮这种集娱乐、竞技为一体的中国优秀传统国粹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舞狮运动等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收录其中,明确表明了舞狮运动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为人类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与有形文化遗产相比,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特定时代特定事件的有形文物是固定的,不可再生的,它可以是脱离世界活形态文化传统的一种静态存在,是一种物化的时间记忆和空间象征,相对来说,对它可以用强制的手段进行有效的保护。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是流动的、发展的,它不可能脱离生产者和享用者而独立存在,它是存在于特定群体生活之中的活的内容,是发展着的传统行为方式,它无法被强制地凝固保存。

同样,舞狮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只有通过以人为载体的活动,才能体现其相应的文化特质。也就是说,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舞狮运动的外在形式,更关注其自古流传下来的各种民族精神与思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数千年、传承至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昭示着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联结着中华文化的过去与未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遗产,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是政府和社会都不可忽视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是经济包袱而是珍贵资源。而且这种资源可以通过创新来继承和发展,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通过功能转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新的功能,才可能真正地存活。舞狮运动发展至今仍有活力,就是实现了功能

形式的转化,只有通过现代形式的重组,在保持精神内核和象征符号不变的前提下,舞狮运动才能得以以现代形式复活。舞狮运动是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鲜活的复活实例。

舞狮自唐代成形以来盛行于中国民间,遍及全国各地。后经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展,舞狮艺术也日臻完善。由于南北风俗各异,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但不管是何种流派、何种风格,都与古代意义上的舞狮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它已不仅仅只是民间的娱乐活动了。现在的舞狮已经将舞蹈、杂技和武术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它已上升到文化领域的范畴。

如果说中华民族灿烂多样的文化是一片大海,那么舞狮运动就是这浩瀚无边的天蓝色中的一滴水珠,民族体育精神就是阳光与海风。在这时代的潮流里,一滴水也有可能汇成汹涌的波涛,激发出无穷力量。随着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舞狮运动必然也能在中华文化领域中创造出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