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生态学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a1e40ed551810a6f5248612

生态学复习

0 绪论

一、填空题

1. 生态学是研究 (有机体) 与 (周围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种群是栖息在一定空间中的 (同种个体) 的复合体。

3. 生物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 (动物) 、 (植物) 、 (微生物) 的复合体。 4. 生态系统是在同一地域中的 (生物群落) 和 (非生物环境) 的复合体。 5. 生物圈包括 (岩石圈) 的上层、 (水圈) 、 (大气圈) 的下层。

6. 生态系统是研究以 (种群) 、 (群落) 、 (生态系统) 为中心的宏观生物学。

7.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 (生态系统) 和 (生物圈) 中各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 (生物与环境) 、 (生物与生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

8. 生态学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分为 (个体) 生态学、 (种群) 生态学、 (群落) 生态学、 (生态系统) 生态学。

9. 生态学按照生物分类类群主要分为 (动物) 生态学、(植物) 生态学、 (微生物) 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二、选择题

1. 在一定空间中,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是

A.个体 B. 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是下面哪种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A.个体与环境 B.种群与环境 C.群落与环境 D.生态系统与生物圈

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一、填空题

1、生态学中的环境一般以 (生物) 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 (人类) 为主体。

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气候因子) 、 (土壤因子) 、 (地形因子) 、 (生物因子) 和 (人为因子) 。

3、根据生物因子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4、生态因子作用作用特征包括(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5、生物的大环境包括(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6、休眠是生物抵御 (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生理适应机制。 7、休眠是生物抵御 (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生理适应机制。

8、根据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反应或外部条件变化对生物体内状态的影响,可把生物区分为(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

9、生物的大环境包括(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10、生物对特定环境条件的一整套适应性特征称为(适应组合)。 11、光是电磁波,其主要波长范围在(150~4000 nm)。 12、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平衡之处称为(光补偿点)。

13、根据植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将其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14、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常表现在 (行为)、(生理)和(形态)。 15、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最低有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16、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 和 (挺水植物)。

17、陆生植物可分为 (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 18、生活在海洋高渗环境中的动物,其获得水分的主要方式为(食物)、(饮水)和 (代谢水)。 19、陆生动物失水的主要途径有(皮肤蒸发) 、(呼吸失水)和(排泄失水)。 20、地球上光照强度在赤道地区最大,随纬度增加而逐渐 (减弱) 。 21、哺乳动物排出含氮废物的主要形式是 (尿素) 。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生态因子可归入生物因子( )。

A:人为因子 B:海拔因子 C:地形因子 D:气候因子

2、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对生态因子及其强度有不同的需求,这是指生态因子的( )。 A:综合性作用 B:主导因子作用 C:阶段性作用 D:不可替代性作用 3、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 )。 A:Tansley B:Liebig C:Haeckel D:Shelford

4、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称为( )。 A:实验驯化 B:气候驯化 C:人工驯化 D:休眠 5、在光谱中,380~760nm波长范围的光属于( )。 A:紫外光 B:红外光 C:可见光 D:蓝光

6、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 )。 A:温度 B:食物 C:湿度 D:光 7、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这个规律称为( )。

A:Allen规律 B:Bergman规律 C:Logistic增长 D:Tilman模型 8、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 )。 A:生理适应 B:行为适应 C:形态适应 D:对高温的适应 9、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 )。

A:最低温度 B:最低有效温度 C:温度下限 D:温度上限 10、有效积温法则T=C+KV中,V的含义是( )。

A:总积温 B:有效积温 C:发育速率 D:发育起点温度 11、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在( )。

A:90%以上 B:50~70% C:60~80% D:80以上 12、植物每生产1 g干物质约需水量为( )。

A:349g B:200~300 g C:300~600 g D:600~800 g 13、体液浓度随环境渗透浓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是( )。 A:变渗动物 B:高渗动物 C:低渗动物 D:恒渗动物

14、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具有发达的排泄器官,其功能是( )。 A:排出水分 B:获取水分 C:排出溶质 D:获取溶质 15、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 A:减弱 B:增强 C:不变 D:略增强

16、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

A:湿生植物 B:中生植物 C:阳生植物 D:阴生植物 17、( )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A:水温 B:光照 C:溶氧 D:盐度

18、陆生动物排出含氮废物有不同的方式,以减少水分的丧失,鸟类排出的含氮废物是( )。 A:尿素 B:尿酸 C:尿素和尿酸 D:氨 19、( )往往是动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的第一性手段。

A:行为适应 B:生理适应 C:滞育 D:休眠 20、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 )。 A:地区环境 B:生物圈 C:大环境 D:小环境 21、食物、天敌和流行病属于( )。

A:人为因子 B:生物因子 C:气候因子 D:稳定因子

三、判断题

1、在生态学中,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是同一概念,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 ) 2、人为因子属于特殊的生物因子,它的提出是为了强调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作用。( √ ) 3、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大,大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小。( ? ) 4、广适性生物属狭生态幅物种,狭适性生物属广生态幅物种。( ? )

5、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是固定不变的,即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是一定的。( ? ) 6、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能根据环境条件进行小的调整。( √ ) 7、内稳态生物能控制体内环境的稳定,所以完全能摆脱环境条件的限制。( ? ) 8、紫外光因其波长短而能产生大量的热,地表热量基本上都是由紫外光产生的。( ? ) 9、高温可使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加强。( ? )

10、光饱和点是指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 ) 11、在适宜温度区内,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 )

12、Allen规律是指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 )

13、植物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 ) 14、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是植物对高温环境的生理适应。( √ ) 15、水中溶氧量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 ) 16、水既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又是一切代谢活动的介质。( √ ) 17、不同植物生产1g干物质所需的水量(即需水量)是一样的。( ? ) 18、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一般有发达的排泄器官。( √ )

19、淡水动物面临的主要渗透压调节问题是排出过量的溶质、获取大量的水分。( ? ) 20、陆生动物获得水分的方式有食物、代谢水和直接饮水。( √ ) 21、日照长度是指白昼的持续时数或太阳的可照时数。( √ ) 22、光照强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 ) 23、陆生脊椎动物均以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内的含氮废物。( ? )

四、解释名词

1、 生态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其含义与环境因子基本相同,只是生态因子总是对生物起作用。

2、 限制因子

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过生物耐受极限而阻止其正常生命活动(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称为限制因子。在实际工作中找出限制因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生物就会衰竭或不能生存。

4、 小环境

是指小范围内的生物的特定栖息地,小环境中的气象条件称为小气候。

5、 内稳态生物

能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而相对独立于自然界。如动物一定程度的恒温性(恒温动物通过控制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生理调节;变温动物通过行为来调节,行为调节。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扩大了生存空间,增加了生态幅。 五、简答题

1、 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有效积温法则

最早是从研究植物中总结出来的,其含义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总热量称为热常数(thermal constant)、总积温(sum of heat)、有效积温(sum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

K=N(T-C)

K:热常数,完成某一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单位是“日度” N:发育历期,完成某一发育阶段需要的天数,单位是“d” T:发育期的平均温度 C:发育起点温度 (2)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K(年总积温)/K1(完成一个世代的总积温) 预测生物地理分布:该地区的年积温是否能满足某种生物的总积温 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 推算生物的年发生历

2、 说明海洋低渗动物面临的主要矛盾及渗透压调节机制 首先说明海洋低渗动物与水环境的关系

(1)主要矛盾:排出过量的溶质,获得充足的水分 (2)调节机制

? 获得水的方式: 食物

饮海水:主要方式 代谢水

? 排出溶质的方式

发达的排泄器官:鳃、直肠腺

3、 说明淡水动物面临的主要矛盾及渗透压调节机制 首先说明淡水动物与水环境的关系

(1)主要矛盾:排出过多的水,获得溶质 (2)调节机制 ? 获得溶质 食物

鳃或上皮组织主动从环境中摄取 ? 排出过多的水 排泄器官排稀尿

4、 陆生动物的失水途径与保水机制 (1)失水途径 皮肤蒸发 呼吸 排泄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