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9ea52771711cc7930b7160f

-

科学下册复习题

第一课

一、填空

1.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 、中央厚 、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 培根设计制造的。 二、判断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三、简答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二课

一、填空

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 扁平的细毛 )。

2、蝇的眼睛是( 复眼 ),由许多( 小眼 )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 内侧 )侧。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 不同 ),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鼻子 )。它们嗅觉很( 灵敏 )。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 汁液 ),蚜虫的大小如( 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 草蛉)。 二、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3、一般观察蚜虫在12月份比较合适。 (× )

-

4、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5、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6、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7、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8、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三、连线

蟋蟀 膝状 蝗虫 棒状 蚂蚁 羽毛状 蝴蝶 鞭状 雄蛾 丝状 天牛 第三课

一、填空。 1、( 食盐 )、( 白糖 )、( 碱面)、( 味精)的颗粒都是有( 规则几何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晶体 )。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或由(晶体 )组合而成。晶体的形状( 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 金字塔 ),有的像一簇簇的( 针)。

3、许多岩石是由( 矿物晶体 )集合而成。在显微镜下花岗岩由(长石 )、( 云母 )、(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二、判断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 5、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 ) 6、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 7、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 8、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

-

第四课

一、填空。

1、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由荷兰(列文虎克)发明的。现在人们又发明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2、微生物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

3、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4、细胞是由(罗伯特胡克)发现的。 二、判断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 2、在雨水、河水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 4、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 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 6、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工具。(√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 8、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第五课

一、洋葱表皮标本的制作过程。

1、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 3、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4、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即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5、用滴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吸掉多余的水。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1、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cm。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6、从上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三、判断 1、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2、如目镜、物镜分别标着“10X、16X”;那么图像将被放大160倍(√ ) 3、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 4、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5、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的亮度。(√) 6、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 (√) 四、连线

镊子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培养皿 夹取实验材料 滴管 吸取少量液体 载玻片 染色

碘酒 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 吸取多余水分 裁纸刀 盛放液体 吸水纸 切割洋葱

第六课

一、填空 1、(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在显微镜下我观察到过(洋葱表皮细胞)、(血液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细胞。

4、生命体细胞具有(呼吸)、(消化)、( 排泄)等功能。 5、(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之后,许多学者都开始研究起细胞。 二、判断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 2、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 (×) 3、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是运输兵负责运输氧气和 产生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