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样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样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9e688f27c1cfad6195fa717

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目录 1、桩基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基坑支护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土石方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石工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模板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泥工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砼工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8、钢筋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9、架子搭拆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0、木工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1、粉刷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2、油漆玻璃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3、水磨石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4、管道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5、防水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6、电工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7、电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8、气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9、塔吊安装拆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0、塔吊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1、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2、信号指挥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3、施工升降机安装拆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4、施工升降机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5、物料提升机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6、高处吊篮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7、机动翻斗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8、混凝土输送泵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9、搅拌机、砂浆机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0、木平刨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1、木圆盘锯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2、钢筋调直机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3、钢筋弯曲机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4、钢筋切断机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5、钢筋冷拉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6、钢筋除锈机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7、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桩基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桩基施工应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打桩作业区应有明显标志或围栏,作业区上方应无架空线路。

2. 予制桩施工桩机作业时,严禁吊装、吊锤、回转、行走动作同时进行;桩机移动时,必须将桩锤落至最低位置;施打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距桩锤5m以外监视。

3. 沉管灌注桩施工,在未灌注混凝土和未沉管以前,应将预钻的孔口盖严。 4. 人工挖孔桩施工,对各种大直径桩的成孔,应首先采用机械成孔。 5. 当采用人工挖孔或人工扩孔时,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并选用熟悉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遵守操作规定和具有应急监测自防护能力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6. 开挖桩孔应从上自下逐层进行,挖一层土及时浇筑一节混凝土护壁。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300mm。

7. 距孔口顶周边1m搭设围栏。孔口应设安全盖板,当盛土吊桶自孔内提出地面时,必须将盖板关闭孔口后,再进行卸土。孔口周边1m范围内不得有堆土和其他堆积物。

8. 提升吊桶的机构其传动部分及地面扒杆必须牢靠,制作、安装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人员不得乘盛土吊桶上下,必须另配钢丝绳及滑轮并有断绳保护装置,或使用安全爬梯上下。

9. 应避免落物伤人,孔内应设半圆形防护板,随挖掘深度逐层下移。吊运物料时,作业人员应在防护板下面工作。

10. 每次下井作业前应检查井壁和抽样检测井内空气,当有害气体超过规定时,应进行处理和用鼓风机送风。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11. 井内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防爆灯具。桩孔较深时,上下联系可通过对讲机等方式,地面不得少于2名监护人员。井下人员应轮换作业,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2h。

12. 挖孔完成后,应当天验收,并及时将桩身钢筋笼就位和浇注混凝土。正在浇注混凝土的桩孔周围10m半径内,其它桩不得有人作业。

基坑支护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应考虑结构的空间效应和基坑特点,选择有利支护的结构型式或采用几种型式相结合。 2. 当采用悬臂式结构支护时,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m。基坑深度超过6m时,可选用单支点和多支点的支护结构。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和能保证降水施工时,也可采用土钉支护。 3. 寒冷地区基坑设计应考虑土体冻胀力的影响。 4. 支撑安装必须按设计位置进行,施工过程严禁随意变更,并应切实使围檩与档土桩墙结合紧密。档土板或板桩与坑壁间的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夯实。 5. 支撑的安装和拆除顺序必须与设计工况相符合,并与土方开挖和主体工程的施工顺序相配合。分层开挖时,应先支撑后开挖;同层开挖时,应边开挖边支撑。支撑拆除前,应采取换撑措施,防止边坡卸载过快。 6. 钢筋混凝土支撑其强度必须达设计要求(或达75%)后,方可开挖支撑面以下土方;钢结构支撑必须严格材料检验和保证节点的施工质量,严禁在负荷状态下进行焊接。 7. 应合理布置锚杆的间距与倾角,锚杆上下间距不宜小于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锚杆倾角宜为15o~25o,且不应大于45o。最上一道锚杆覆土厚不得小于4m 。 8. 锚杆的实际抗拔力除经计算外,还应按规定方法进行现场试验后确定。可采取提高锚杆抗力的二次压力灌浆工艺。 9. 采用逆做法施工时,要求其外围结构必须有自防水功能。基坑上部机械挖土的深度,应按地下墙悬臂结构的应力值确定;基坑下部封闭施工,应采取通风措施;当采用电梯间作为垂直运输的井道时,对洞口楼板的加固方法应由工程设计确定。 10. 逆做法施工时,应合理解决支撑上部结构的单柱单桩与工程结构的梁柱交叉及节点构造,并在方案中预先设计,采用坑内排水时必须保证封井质量。 模板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和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模板设计,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2. 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侧压力和施工中产生的荷载及风荷载。

3. 各种材料模板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4. 模板支架材料宜采用钢管、门型架、型钢、塔身标准节、木杆等。模板支架材质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 各种模板的支架应自成体系,严禁与脚手架进行连接。

6. 模板支架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不得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并应在支架的两端和中间部分与建筑结构进行连接。

7. 模板支架立杆在安装的同时,应加设水平支撑,立杆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两道水平支撑,每增高1.5-2m时,再增设一道水平支撑。

8. 满堂模板立杆除必须在四周及中间设置纵、横双向水平支撑外,当立杆高度超过4m以上时,尚应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9. 当采用多层支模时,上下各层立杆应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安装二次支撑时,模板上不得有施工荷载。

10. 模板支架的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完毕浇筑混凝土前,经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11. 应严格控制模板上堆料及设备荷载,当采用小推车运输时,应搭设小车运输通道,将荷载传给建筑结构。

12. 模板支架拆除必须有工程负责人的批准手续及混凝土的强度报告。拆除顺序应按搭拆方案进行。当无规定时,应按照先支后拆、先拆主承重模板后拆次承重模板的次序进行。

13. 拆除较大跨度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多层楼板支柱时,应确认上部施工荷载不需要传递的情况下方可拆除下部支柱。

14. 当水平支撑超过二道以上时,应先拆除二道以上水平支撑,最下一道大横杆与立杆应同时拆除。

15. 模板拆除应按规定逐次进行,不得采用大面积撬落方法。拆除的模板、支撑、连接件应用槽滑下或用绳系下。不得留有悬空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