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检查要点指南201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洁净室检查要点指南201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9db528710a6f524ccbf85d5

七、影响洁净室(区)洁净度的主要因素 (一)医疗器械产品自身特性 (二)医疗器械生产工艺 (三)人员、设施卫生要求

由于患者或工作人员自身带菌而污染或由于和非完全无菌的用具,器械和人的接触而污染

(四)大气环境

由于空气中所含细菌的沉降、附着或被吸入而污染 (五)其他

由于昆虫等其他因素而污染细菌还可能产生毒性物质、色素等代谢产物

表4 污染物来源

污染类型 非活性 (粒子) 示例 金属斑点 -服装纤维 来源:(举例) -设备 -员工服装 -外界空气 -水供应 -人员 活性 (微生物) -细菌 -发酵菌 -水 -外界空气 -设备,工具 -来自某种生物(通常 为水生)的细胞壁残渣 -暴露一段时候之后的 湿设备更换零部件或者 容器/密封装臵 -热苛性钠溶液 -高温(>200℃)根据时间决定 处理方法:(举例) -浮游粒子通过HEPA过滤 -接触地方清洗和灭菌 -水纯化系统 -浮游粒子通过HEPA过滤 -液体无菌过滤(0.2um) -组分蒸汽灭菌或辐射灭菌 内毒素 (通常和浮游细) 9

第二部分 洁净室(区)管理要求

一、洁净室(区)总体要求

无菌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生产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厂区应尽量的选择在空气清新、含尘含菌量低、无有害性气体等周围环境较为清洁和绿化较好的地区,不要选在多风沙的地区和有严重灰尘、烟气、腐蚀性气体污染的工业区。若条件不允许,必须位于工业污染或其它人为污染、灰尘较严重的地区时,要在其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厂区内的主要路面、消防车道等应平整宽畅,尽量选用坚固、不易起尘以及防火的材料建造。洁净室(区)应尽量远离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干道,且与交通主干道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m。不论是新建或改建的洁净车间周围都要进行绿化,四周应无积水、无垃圾、无杂草等。对于洁净室(区)的总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洁净室(区)位臵要尽量设在人流物流较少的地方。洁净室(区)内布局人流方向要由低洁净度级别的洁净间向高一级别的洁净间过渡。在不影响生产工艺流程的情况下,要按照产品实现过程的顺向布臵,并尽可能将洁净度要求相同的洁净室(区)安排在一起。为了减少交叉污染和便于系统布臵,在同一洁净室(区)内,应尽量将洁净度要求高的工序布臵在洁净气流首先到达的区域,容易产生污染的工序布臵在靠近回、排风口的位臵。在相关设备布局方面,洁净室(区)内只布臵必要的生产工艺设备,容易产生灰尘和有害气体的工艺设备应尽量布臵在洁净室(区)的外部。

生产企业为了控制污染,或将这种污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必须要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及与所生产的产品相适应的洁净室(区)设施,包括洁净室(区)以及相配套的洁净空气处理系统、电力照明、工艺用水、工艺用气、卫生清洗、安全设施等,如洁净室(区)内使用的设备,其结构型式与材料不应对洁净环境产生污染,应有防止尘埃产生和扩散的措施。设备、工艺装备与管道表面应光洁、平整、无颗粒物质脱落,并易于清洗和消毒或灭菌。生产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清洗剂及在洁净室(区)区内通过模具成型后不清洗的零配件所用的脱模剂,不应对产品造成污染。洁净室(区)内所用的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应对设备、工艺装备、物料和产品造成污染。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等。这些都是无菌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生产所必需的环境保证条件。《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标准对洁净室(区)与设施条件做了具体要求。生产企业为了防止来自各种渠道的污染,应采取多方面降低污染的控制措施,以形成综合性的洁净技术系统来作为无菌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生产控制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洁净室(区)的设计和装修要求

此部分不作为本指南介绍重点,生产企业应选择有洁净室(区)设计资质的单位和合法的施工单位进行洁净室(区)的建设,具体可参照《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2010)、《医药工艺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457-2008)以及《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执行,注意识别法规对洁净室(区)设计和装修的要求。

三、洁净室(区)环境控制要求

我们首先介绍一下空气净化过程主要涉及的几方面内容:

一是利用过滤器有效地控制送入室内的全部空气的洁净度,由于细菌都会依附在微粒上,微粒过滤同时也滤掉了细菌;

10

二是利用合理的气流组织排除已经发生的污染,由送风送入洁净空气,使室内产生的微粒和细菌被洁净空气稀释后强迫其由回风口进入系统的回风管路,在空调设备的混合段和从室外引入的经过过滤的新风混合,再经过进一步过滤后又进入室内,通过反复的循环就可以把污染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个水平就应该低于相应的洁净度级别;

三是通过调整,使不同级别洁净室(区)室内的空气静压大于5帕(包括与非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大于10帕,防止外界污染或交叉污染从门或各种缝隙部位侵入室内。

下面将着重介绍洁净室(区)环境的控制要求: (一)洁净室(区)的微生物控制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标准规定了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和与产品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生产均应在相应的洁净室(区)域内进行。为了对尘埃及微生物的污染进行控制,要求其洁净室(区)的建筑结构、设备及其使用的工位器具应有减少对该区域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因此在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控制环境中的尘埃,对产品的实现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尘埃的存在可以导致热原反应、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会致人死命,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在设计医疗器械洁净室(区)时,必须对可能产生微粒、尘埃的环节,如室内装修、环境空气、设备、设施、容器、工具等做出必要的规定,此外还必须对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和物料分为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并进行净化处理。 然而,无菌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生产企业对生产环境洁净度的控制还不仅限于尘埃,鉴于产品的特殊作用,在生产环境中除了对尘埃要加以限制外,还必须对活性微生物做出必要的控制规定。因为它们对产品的污染要比尘埃更甚,不加以控制则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更为严重。由于微生物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不断的生长和繁殖,所以不同环境中微生物数量也不相同,因此,它是“活的粒子”。因而对这些“活的粒子”微生物的控制尤为重要,也更为棘手。 正是这些问题和原因的存在,洁净室(区)必须要同时对生产环境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加以控制。对尘埃、微生物污染的控制,从洁净技术要求的角度而言,有四个原则:

一是对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进行充分地除菌或灭菌; 二是使室内微生物颗粒迅速而有效地吸收并被排出室外; 三是不让室内的微生物粒子积聚和繁殖;

四是防止进入室内的人员或物品散发细菌,如不能防止,则应尽量限制其扩散。 举例来说,人眼可见最小颗粒为30微米,坐着不动能产生100,000个颗粒,行走能产生5,000,000个颗粒,跑动能产生15,000,000个颗粒;一个字母“D”的发音可产生30个颗粒,说话1分钟可产生15,000~20,000个颗粒。

对于洁净室(区)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是与严格的科学管理和限制人员并采取有效的除尘、除菌技术有着密切关联的。良好的除尘、除菌措施,控制人流、物流及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各种交叉污染等均是洁净技术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洁净室(区)的压差控制

为防止外界污染物随空气从围护结构的门窗或其它缝隙渗入洁净室(区)内,以及防止当门开启后空气从低洁净室(区)倒流向高洁净室(区),必须使洁净室(区)内的空气保持高于邻区的静压值,这是空气净化中的又一项重要措施。

洁净室(区)正压是通过使净化系统的送风量大于回风量和排风量的方法来达到。维持

11

洁净室(区)正压所需的风量,要根据洁净室(区)密封性能的好坏来确定。当洁净室(区)正压为5pa时,已经能满足洁净度对正压的要求,但这是最低限度的正压值。

表5 洁净室(区)正压装臵及特点

名称 回风口装空气阻尼过滤层 特点 1.结构简单,经济适用。 2.室内正压有些变化,随着阻尼层阻力逐渐增加而有引起上升。 备注 1.适用于走廊或套间回风方式。 2.阻尼层一般用厚5-8mm泡沫塑料或无纺布制 作。一般1-2个月清洗一次,以维持室内正压 不致过高 1.当余压阀全关时,室内正压仍低于预定值, 则无法控制。 2.位臵一般设在洁净室(区)下风侧的墙上 当正压低于或高于预定值时,可自动调节回风阀或排负阀,使室内正压保持稳定。 位臵一般设在洁净室(区)下风侧的墙上,使室内正压保持稳定。 余压阀 1.灵敏度较高。 2。安装简单。 3.长期使用后,关闭不严。 压差式电动风量调节器 可开式单层百叶回风口(配带调节阀)或竖向百叶风口 1.灵敏度高,可靠性强。 2.设备较复杂。 3.主要用于控制回风阀和排风阀。 1.结构简单、安装简单。 2.调节方便可靠。 针对洁净室(区)内不同洁净级别和洁净室(区)对非洁净级别洁净室(区)的房间而言,《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标准规定其静压差应≥5Pa(0?5mmH2O),以及洁净室(区)与室外之间应≥10Pa(1?0mmH2O)。

对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而言,《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规定,阴性、阳性血清、质粒或血液制品的处理操作区域应与相邻区域(房间)保持相对负压。对于无菌医疗器械而言,同级别洁净室(区)内,针对不同生产工序也应区别对待,如注塑间与相邻同级别功能间应有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

(三)洁净室(区)的气流组织形式与换气要求

为了特定目的而在室内造成一定的空气流动状态与分布,通常叫做气流组织。一般来说,空气自送风口进入房间后首先形成射入气流,流向房间回风口的是回流气流,在房间内局部空间回旋的则是涡流气流。为了使工作区获得低而均匀的含尘浓度,洁净室(区)内组织气流的基本原则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涡流;使射入气流经过最短流程尽快覆盖工作区,希望气流方向能与尘埃的沉降方向一致;使回流气流有效地将室内灰尘排出室外。可见洁净车间与一般的空调车间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洁净室(区)的气流组织形式和换气次数的确定,应根据热平衡、风量平衡以及净化要求计算而得到,并取最大值。

洁净室(区)的气流组织形式是实现洁净环境的重要保证措施。一般气流组织形式有非层流方式或层流方式两种。用高度净化的空气把车间内产生的粉尘稀释,叫做非层流方式(乱流方式)。用高度净化的气流作为载体,把粉尘排出,叫做层流方式。层流方式有垂直层流和水平层流两种。从房顶方向吹入清洁空气通过地平面排出叫垂直层流式,从侧壁方向刮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