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97688f57c1cfad6195fa7a4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8)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9)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10)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11)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12)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13)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4)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为: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15)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8、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1)测量时间:夏季最热月 (2)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气温(气温高、雪线高,气温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三是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

9、自然带应注意: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但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美国东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为温带草原带。 10、陆地自然带的规律

(1)纬度地带性规律 (2)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规律:A、山麓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B、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类似于从山麓向高纬的水平地域分异;C、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D、同一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山地带谱多,相同高度的山地,低纬度的带谱多;E、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4)非地带性:①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②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③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④局部水分变化:荒漠带内的绿洲;

⑤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⑥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⑦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

律的改变等等。

八、大气专题

1、热力环流(图的理解) 2、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注意等压线与等压面的区别和联系)(hpa) 等压线: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等压面:①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 ②根据等压面弯曲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境

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等压面向低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低 3、气压梯度计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4、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根据等压线数值判断。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鞍部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A、风向的作图: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作箭头,北右南左。 B、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C、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5、季风 (1)、东亚季风环流(图) (2)、南亚季风环流() 九、陆地和海洋专题

1、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等盐度线的分析):

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马鞍形曲线) (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较。

(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与蒸发有关) (3)河流:(近岸带)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 (4)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 (5)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走极端。

判断红海盐度高和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2、根据盐度判断船只深浅盐度越高,海水浮力越大,则船只吃水越浅。 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1000米以内)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 4、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1)深度(海底地形):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2)温度带: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3)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渔业资源丰富。如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

(4)河流:河流入海时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和泥沙,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和产卵。例如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 5、盐场区位选择:

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 6、钱塘江潮汐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天文、摩擦力。 7、洋流:

(1)类型、成因

风海流—在大气运动和近地面带的盛行风(动力)长期吹拂海面形成的,在洋流的形成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陆地形状以及地偏力的影响,改变了方向。 密度流—温度(水温高,水面高)、盐度(盐度低水面高); 补偿流—离岸风、密度流 (2)分布规律: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 ;东暖西寒 ③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寒 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判断洋流:

判断密度流:表层盐度低流向盐度高

判断寒暖流: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8、三类岩石要从成因、类型和特征上注意区别和联系。

9、板块构造理论

(1)六大板块:①太平洋板块②印度洋板块③亚欧板块④美洲板块⑤非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是唯一的海洋板块。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2)板块与地壳运动:①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②板块之间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

(3)板块与海陆形成:

①板块张裂地区为生长边界常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②板地碰撞挤压地区为消亡边界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10、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褶皱:(岩层具有连续性)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背斜:岩石年龄中心老两翼新,岩层线上拱隆起、地貌上常成山岭、但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石年龄中心新两翼老,岩层线向下弯曲,地貌上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成为山岭。 (2)断层:岩石断裂移位

①地垒一侧岩块上升成块状的高地。如:庐山、华山

②地堑一侧岩块下沉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实际应用意义:①开采地下水资源应选在向斜部位。②开采油、气资源、隧道应选在背斜部位。

③大型工程、水库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11、主要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 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的地表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 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 沉 积 作

用 冰川

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啧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