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8c2dfa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0a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教学设计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尚志希望中学 赵伟红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教学设计

尚志市希望中学 赵伟红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是对课标中海洋知识的拓展,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知道海洋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资源和空间,但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不当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到人类如何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体会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意识到保护海洋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各类图和资料,引导学生认知海洋的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重要性,明确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开发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识图、析图能力和地理信息的搜集提取能力。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

1. 如何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2. 培养学生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四、教学难点

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已有知识层面十分有限,构建新知困难。 2.教学策略:

? 针对教材活动内容少的情况,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习。 ? 针对教材内容大而全的情况,选择具体、典型的、热点的、身边的材料做为切入点,整合资源,深入浅出地开发拓展教材,构建新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

? 针对教材内容概括性强的情况,通过精选相关数据和图表资料来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渴望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探索。 让学生观察图片,全班分组探讨海洋资源类型,并展示结果。这部分侧重重点教学。培养了学生互助新课 引入 新课 教学 跟随音乐,一起播放《江山多娇》大海演唱歌曲:《大篇 海,我的故乡》。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问1最原始的生命是诞生题,并在班上小于哪里?海洋资源有结交流。 哪些? 2海洋对交通运输的有 活动一 探索海洋 什么作用?海洋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合作、读图、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师结合图片简要说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 (承上启下)简要说明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利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 引导学生思考:人们是是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填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方式的一种,你怎样看待这种利用方式的? 学生读《联合国海洋公约》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学生分组,从不同的层面讨论并归纳总结(约2分钟) 通过活动和老师的引导理解全世界关注海洋的原因,并加以总结归纳。 活动二 关注海洋 过度:人类向海洋索取的同时,对海洋生成了哪些破坏呢? 我们依存的海洋正遭受着人类巨大的干预与破坏。正因为海洋环境遭受着巨大的破坏,所以保护海洋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引申思考)如何面对海洋环境的开发与保护? 按照课前老师的布置,各组同学已经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了关于海洋污染的信息,并制成了幻灯片。由各组同学先组内互相交流,后选代表在班级展示。 因为渠道多样,学生收集的信息非常丰富,而且制作的幻灯片精美直观,学生是活动的“主角”。 活动三 保护海洋 新 课 拓 展 小 结 (意犹未尽)激发学生把自己对开发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看法表达出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学了什么? 2.你的体验是什么? 3.你掌握了什么? 列出本课知识点。 见课件 谈谈自己对海洋了解学生对海洋开发环境利用和保护与保护的见解。 的建议。 总结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结的设计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通过当堂检测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2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人类与海洋3保护海洋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发展1探索海洋天然的鱼仓丰富的海洋资源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资源的宝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史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举措人类与海洋海洋开发问题2关注海洋海洋污染问题海洋物种问题…… 教学反思

1、对于海洋资源学生都有所认识,所以本章节最好体现了这样一种教学原则与方法:生活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主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活动性与合作性相结合;注重过程性、体验性;注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贴近生活,联系实际。21 2、最好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拓展知识,扩大信息来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既保证了个性化学习需要,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