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4886信号灯安装规范征求第三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GB14886信号灯安装规范征求第三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8c181f0f61fb7360b4c6509

GB 14886—××××

7.3.5 立交桥下非机动车信号灯安装于桥体上,立交桥另一侧应设置对向非机动车信号灯(参见附录D

中图D.19)。

7.4 人行横道信号灯

7.4.1 人行横道信号灯灯杆应设置在人行横道两端内沿或外沿线的延长线、距路缘的距离为0.8m至2m的路肩上,采取对向灯安装(参见附录D中图D.20)。

7.4.2 具有中心隔离带(含立交桥下)的路口,当人行横道长度超过40m时,应在隔离带上加设人行横道信号灯(参见附录D中图D.21)。

7.4.3 路口有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或渠化岛时,应在二次过街安全岛或渠化岛上加设人行横道信号灯。 7.4.4 在盲人通行较为集中的路段,人行横道信号灯应当设置声响提示装置。 7.5 车道信号灯

一般采用门式安装,应正对所控的车道。 7.6 闪光警告信号灯

一般采用悬臂式安装在存在不安全因素路口或路段处。 7.7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安装

一般采用柱式或悬臂式安装在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进口。

7.8 畸形路口或以上未列举情况

畸形路口或以上未列举情况信号灯的安装位置应参照7.1条规定因地制宜地选择。 7.9 信号灯组尺寸

信号灯组各发光单元中心距不得大于发光单元透光面尺寸的135%。 7.10 信号灯安装高度

7.10.1 机动车信号灯

采用悬臂式安装时,高度5.5m至7m; 采用柱式安装时,高度不得低于3m。 7.10.2 非机动车道信号灯

安装高度为2.5m至3m。 7.10.3 方向指示信号灯

与机动车信号灯配合使用方向指示信号灯,安装高度与机动车信号灯一致; 与非机动车信号灯配合使用方向指示信号灯,安装高度与非机动车信号灯一致。 7.10.4 人行横道信号灯 安装高度为2m至2.5m。 7.10.5 车道信号灯

安装高度5.5m至7m。 7.10.6 闪光警告信号灯

安装高度5.5m至7m。

7.10.7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 采用柱式安装时,高度不得低于2.5m。 采用悬臂式安装时,高度5.5m至7m。 7.11 信号灯悬臂长度

7.11.1 机动车道信号灯、车道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悬臂长度最长不应超过最内侧车道中心,最短不小于最外侧车道中心。

7.11.2 非机动车道信号灯悬臂长度应使非机动车道信号灯位于非机动车道上空。 7.12 信号灯安装数量

7.12.1 当信号灯指示车道较多,按GB14887-2003中规定的信号灯光学性能,当车道不在以下两种范围内时,应增加所使用信号灯主灯数量。

9

GB 14886—××××

—— 信号灯基准轴左右各10°(宽角度信号灯)

—— 信号灯基准轴左右各5°(窄角度信号灯)

7.12.2 使用两组以上意义相同主灯时,每组信号灯排列顺序应完全一致。 7.12.3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安装数量为一个红灯(禁止车辆行人通行时常亮)或两个红灯(禁止车辆行人通行时交替闪烁) 8 信号灯灯具的安装方位

8.1.1 机动车道信号灯灯具的安装方位,应使信号灯灯具基准轴与地面平行,指向前方该灯具所控机动车道停车线后50--60米处中心点方向。

8.1.2 非机动车道信号灯灯具的安装方位,应使信号灯灯具基准轴与地面平行,指向前方该灯具所控非机动车道中心点方向。

8.1.3 人行横道信号灯灯具的安装方位,应为使信号灯灯具基准轴与地面平行,指向所控人行横道边界线中点方向。 9 信号灯杆件

9.1 信号灯灯杆

9.1.1 机动车信号灯灯杆

机动车信号灯灯杆,宜采用钢质灯杆。

钢管灯杆一般可采用外径或外接圆直径不小于100mm、壁厚不小于4mm的圆形或多棱形经热镀锌处理钢管。杆体距地面0.2m至1.4m处应留有穿线孔。孔的上方应焊接防水檐。使用不小于3mm厚的钢板作盖板,用螺钉固定在杆体上。安装灯具处应留有出线孔。出线孔应配有橡胶护套,出线孔下方应焊接电缆线回水弯挂钩。灯杆顶部应安装塑料或铸铁防水管帽。灯杆底部应焊接固定法兰盘,法兰盘与杆体之间应均匀焊接加强筋。灯杆的强度、法兰盘直径和厚度应根据信号灯安装方式及悬臂长度确定,并应适当考虑交通意外情况,应由有相关资质单位或注册人员进行设计。 9.1.2 非机动车道信号灯灯杆

非机动车道信号灯灯杆宜采用钢管,参照9.1.1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9.1.3 人行横道信号灯灯杆

人行横道信号灯灯杆宜采用热镀锌钢管制作,参照9.1.1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9.1.4 信号杆灯杆的颜色

信号灯灯杆主体应为灰色。 9.1.5 信号灯灯杆的安装

9.1.5.1 采用地锚混凝土式基础。机动车道信号灯灯杆混凝土基础体积、地脚螺栓和紧固件等安装材料的强度视信号灯安装方式及悬臂长度等确定,并应考虑交通意外情况,应由有相关资质单位或注册人员进行设计。地脚螺栓上端为螺纹,下端为夹角小于60°的折弯。地脚螺栓应焊接在下法兰盘上。

人行横道信号灯灯杆混凝土基础体积应大于500mm×500mm×500mm。地脚螺栓尺寸根据基础的体积确定,上端为螺纹,并焊接在下法兰盘上。

预埋穿线管内径应大于Φ50mm,弯曲角度应大于120°(参见附录E中图E.1)。 9.1.5.2 应做好每个杆接地,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9.1.5.3 信号灯灯杆安装时应保证杆体垂直,倾斜度不得超过杆体长度的1%。 9.2 悬臂、支撑臂、拉杆及固定件

9.2.1 悬臂杆与支撑杆可使用圆形或多棱形的变截面型材制作,悬臂与灯杆连接端可焊接固定角钢。悬臂下应留有进线孔和出线孔。

9.2.2 拉杆宜使用圆钢制作,一端配有可调距离的螺旋扣,直径和长度等根据悬臂长度等确定。 9.2.3 下支撑臂和上拉杆的使用视悬臂使用型材及长度等确定。

10

GB 14886—××××

9.2.4 悬臂、支撑臂可使用抱箍、抱箍座与灯杆连接固定。拉杆与灯杆、拉杆与悬臂、支撑臂与悬臂

可使用夹板连接固定。安装时使用的固定螺栓、螺母、垫圈应使用镀锌件并用弹簧垫圈压紧。 9.2.5 悬臂、支撑臂、拉杆及固定件应由有相关资质单位或注册人员进行设计。

9.2.6 悬臂、支撑臂、拉杆、抱箍座、夹板等附件应镀锌或涂以与灯杆颜色相同的灰漆。 10 电缆线的敷设

宜每组信号灯使用一根电缆线连接到信号机。 10.1 电缆线的选择

10.1.1 电缆线应使用芯线标称面积不小于1mm2的铜芯、塑料绝缘、塑料护套或特殊橡胶材料绝缘、护套电缆线。每根电缆线可留有1股至4股备用芯线。

10.1.2 同一根电缆线两端应有相同标号的标识。

10.1.3 宜采用塑料绝缘层颜色易于与灯色相对应的芯线以便于安装和维护。若芯线塑料绝缘层同色时,每股芯线的两端应有相同标号的标识,宜采用数字编号。

10.2 地下电缆线的敷设

10.2.1 信号灯电缆线宜采用地下敷设。每根电缆线应留有2m至3m的余量。

10.2.2 地下敷设的电缆线严禁有接头。

10.2.3 地下电缆线穿线管宜使用公称口径50—100mm的钢管或硬质塑料管,一般钢管用于车行道,硬质塑料管用于人行道。穿线管接头应使用套管固定。使用硬质塑料管时,硬质塑料管周围宜包有足够强度的混凝土防护层。地下电缆线穿线管的埋置深度为其顶部距路面的高度,应大于40cm。 10.2.4 地下电缆线穿线管拐弯处或长度超过50m时应设置手孔井。手孔井底部应设有渗水孔。铸铁或其他材料井盖应有公安专用的标记。

10.2.5 手井中的管道口应该高于手井底20cm,减少雨水或防止泥浆流入管道。管道口应封堵,防止老鼠等进入损坏电缆线。

10.2.6 地下电缆线穿线应避免与通讯、检测器等电缆使用同一管道。

10.3 架空电缆线的敷设

10.3.1 无法采用地下敷设电缆线方式时,采用架空电缆线的敷设方式。

10.3.2 架空电缆线最低净空高度不得低于6m。架空电缆线跨度超过30m时应使用钢绞线将电缆线吊起。

10.3.3 架空电缆线在信号机引出处2.5m以下应使用钢管穿线套管。钢管穿线套管的顶部应有倒U字型回水弯或安装防水出线管帽。

11

GB 1488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换算系数表

A.1 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表

车辆类型 自行车 二轮摩托 三轮摩托或微型汽车 小客车或小于3t的货车 旅行车 大客车或小于9t的货车 9~15t货车 铰接客或大平板拖挂货车

A.2 转弯车辆与直行车辆的换算系数表

行驶类型 直行 左转车(有干扰) 左转车(无干扰) 右转车(有干扰) 右转车(无干扰)

换算系数 1.0 2.5 1.0~1.1 2.0 1.0~1.1 换算系数 0.2 0.4 0.6 1.0 1.2 2.0 3.0 4.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