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六次中考模拟考试数学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9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六次中考模拟考试数学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88fd792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d

14.y=±2x+6 15.16 16.210?2. 17.5﹣1 18.

1 21;(3)点C的坐标是(1,﹣2)或2三、解答题

19.(1)k的值是2,点B的坐标为(﹣1,﹣2);(2)tanA?(1,﹣3). 【解析】 【分析】

(1)代入法,求A的坐标,再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再求B的坐标;(2)根据正切的定义直接求解;(3)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函数,求出各顶点坐标. 【详解】

解:(1)∵点A(1,a)在直线y=2x上, ∴a=2×1=2,

即点A的坐标为(1,2),

∵点A(1,2),点B是反比例函数y=

k(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x图象的交点, x∴k=1×2=2,点B的坐标为(﹣1,﹣2), 即k的值是2,点B的坐标为(﹣1,﹣2); (2)∵点A(1,2), ∴tanA=

1; 2(3)∵点C在第四象限,CA∥y轴,点A(1,2),点B(﹣1,﹣2), ∴当△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时,点C的坐标为(1,﹣2); 当△ABC是直角三角形,∠ABC=90°时,设点C的坐标为(1,c), cosA=212?22?AB, AC∵点A(1,2),点B(﹣1,﹣2),

?AB?25,AC?2?c

?212?22?25解得,c=﹣3, 2?c即点C的坐标为(1,﹣3),

由上可得,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点C的坐标是(1,﹣2)或(1,﹣3). 【点睛】

考核知识点: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的综合.理解反比例函数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关键. 20.鸡有17只,兔有11只. 【解析】 【分析】

设鸡有x只,兔有y只,根据鸡和兔共有28只头和78条腿,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设鸡有x只,兔有y只,

?x?y?28依题意,得:?,

2x?4y?78??x?17解得:?.

y?11?答:鸡有17只,兔有11只.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 21.(1)k=4;(2)﹣2≤a≤1﹣5 或 2≤a≤1+5 【解析】 【分析】

(1)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求出k=4;

(2)运用对称的点坐标关系,分别表示O′、A′,在第三象限,当点O′在双曲线上时a取最小值,当点A′在双曲线上时,a取最大值;在第一象限,同理可求a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1)∵∠OAB=90°,OA=AB, ∴设点B的坐标为(m,m),则OA=AB=m, ∵△OAB的面积为2, ∴

1m?m=2, 2解得:m=2(负值舍去), ∴点B的坐标为(2,2), 代入反比例函数y=(2)∵B(2,2) ∴∠BOA=45°, ∵l⊥OB, ∴O′A′⊥x轴

∴P、O′、A′三点共线,且点O′在直线OB上 ∴O′(a,a)、A′(a,a﹣2) 当O′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时,有a×a=4 解得:a1=﹣2,a2=2

当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时,有a×(a﹣2)=4 解得:a3=1+5,a4=1﹣5 若线段O′A′与反比例函数y=

k中,得k=4; xk的图象有公共点, xa的取值范围是:﹣2≤a≤1﹣5 或 2≤a≤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熟练运用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图象的解析式是本题的关键

22.(1)80(2)400(3)

2 3【解析】 【分析】

(1)用“基本了解”的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得到调查的总人数;

(2)计算出样本中“了解”程度的人数,然后用1600乘以基本中“了解”程度的人数的百分比可估计该中学学生中对校园安全知识达到“了解”程度的人数.

(3)画树状图展示所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找出恰好抽到1个男生和1个女生的结果数,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 【详解】

解:(1)32÷40%=80(名), 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抽查了80名中学生; (2)“了解”的人数为80﹣32﹣18﹣10=20, 1600×

20=400, 80所以估计该中学学生中对校园安全知识达到“了解”程度的人数为400人; (3)由题意列树状图:

由树状图可知,在 4 名同学中随机抽取 2 名同学的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有12 种,恰好抽到一男一女(记为事件A)的结果有8种, 所以P(A)=【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利用概率公式计算事件A或事件B的概率.也考查了统计图. 23.(1)172;40;(2)中午12点时,货车离贫困村还有60千米. 【解析】 【分析】

(1)依据函数图象中y的最大值可得到两地的距离,用80减去从2小时到2.8小时的路程即可; (2)先求得BC段的速度,然后计算出距离贫困村的距离即可. 【详解】

解:(1)当t=5时,y=172km, 所以两地相距172km.

80﹣50×(2.8﹣2)=80﹣40=40km, 所以货车司机拿到清单时,距出发地40千米. 故答案为:172;40.

(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B(2.8,40),C(5,172),

82?. 123?2.8k?b?40∴?,

5k?b?172??k?60解得?,

b??128?∴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60x﹣128. (172﹣40)÷(5﹣2.8)=60千米/小时. 60×1=60,

所以中午12点时,货车离贫困村还有60千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应用,读懂函数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24.(1)B点的海拔为521米;(2)斜坡AB的坡角为30° 【解析】 【分析】

(1)过C作CF⊥AM,F为垂足,过B点作BE⊥AM,BD⊥CF,E、D为垂足,构造直角三角形ABE和直角三角形CBD,然后解直角三角形

(2)求出BE的长,根据坡度的概念解答. 【详解】

(1)如图所示,过点C作CF⊥AM,F为垂足,过点B作BE⊥AM,BD⊥CF,E、D为垂足. ∵在C点测得B点的俯角为45°, ∴∠CBD=45°,又∵BC=2002米, ∴CD=400×sin30°=400×

1=200(米). 2∴B点的海拔为721-200=521(米).

(2)∵BE=521-21=500(米),AB=1000米, 所以斜坡AB的坡角为30° 【点睛】

此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25.(1)k=3;D(1,3);(2)m+3n=9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

AO3?,BC=2得出OA的长,再根据点B、C的横坐标都是3可知BC∥AO,故可得出B点BC2k(x?0)的图象上可求出k的值,由AC∥x轴可设点D(t,3)代x坐标,再根据点B在反比例函数y?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得出t的值,进而得出D点坐标;

(2)过点A′作EF∥OA交AC于E,交x轴于F,连接OA′,根据AC∥x轴可知∠A′ED=∠A′FO=90°,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DEA′∽△A′FO,设A′(m,n),可得出股定理可得出m2+n2=9,两式联立可得出m?3n的值. 【详解】 解:(1)∵∴OA=3,

∵点B、C的横坐标都是3,

m3?n?,再根据勾nm?1AO3?,BC=2, B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