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美学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85f53721711cc7931b71651

人生在世的三种要素:世界、人、人与世界的关系。 三、确立当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本基础的社会存在论,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的存在,从现实生活出发理解人,从具体社会关系出发理解人。

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存在论为主干,吸收人类思想史各种哲学的思想精华。

实践论坚持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人向人生成和自然界向人生成的历史过程,理解为整个感性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

第二节 美学的内在问题

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1、审美关系是体验关系 2、审美关系是否先于审美主客体

审美关系是在主客体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种情况:其一,在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影响下,审美关系在自觉不自觉或不由自主中建立起来;其二,审美主体主动观照审美客体,自觉与审美客体建立审美关系;其三,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物我化一、在主客交融中形成审美关系。不能撇开主客体谈论审美关系,审美关系在逻辑上不先于审美主客体。 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呈现如下样式:

审美客体→审美关系→审美主体(受动,环境影响人) 审美主体→审美关系→审美客体(能动,主体主动审美) 审美主体→审美关系←审美客体(主客体互动) 二、美与审美形态

谈美的两个维度:既要考虑特定主体的当下境遇,确认客体审美价值的具体性、相对性和特殊性,也要考虑客体价值的普适性与一般意义。

审美形态是主体对不同样态的美的归类和描述,也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刚:阳刚之气、壮美、刚健、豪放、粗犷、雄浑、雄奇等。 柔:阴柔之美、秀美、优美、柔婉、婉约、风趣、婉转等。 还有些美的事物介于刚柔之间。 三、美感与审美经验

美感是主体在观照美的事物时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教材认为简称美感),是对美感的积淀和融合。美感是针对具体美的事物,而审美经验则具有抽象性,在范畴上比较宽广一些。

1、在审美经验中感性本身是具有意味的形式 2、在审美经验中感性整合着理性 3、在审美经验中感性提升着欲望 四、艺术和审美教育

在琳琅满目的艺术画廊中,豪放、婉约、典雅、古朴、平淡、清新、自然、沉郁、浪漫??可谓应有尽有。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第三节 审美与人生

一、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一)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看人生实践的审美性 (二)从物质生产看人生实践的审美性 二、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

(一)审美体现了人性对动物性的超越 (二)审美体现了人的文化素养 (三)审美体现了人生精神的自由

第二编 审美活动论

第一章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一、需要与审美需要

(一)需要是人生拓展的重要动力

(二)审美需要是人生进行审美活动的重要动力 二、审美理想是主体意念中理想形态的美 三、审美趣味是主体对美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一、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人的本己性:指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最具本质性的特点。人活着,他就希望能以最适合人性尊严的方式去生存;人活动,他也总希望能把自身所拥有的本质力量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审美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能够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 二、审美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审美与物质生产的区别:物质生产注重统一产品标准的相同性,如果不相同就是不合格,就是废品。审美则提倡个性化。 三、审美功利性与无功利性的统一

审美具有精神的功利性,但在审美的时候不应该惦记着精神功利性,而是应该进入无我和忘我的状态。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一、审美是一种价值活动

“价值”一词是揭示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种特殊关系的重要范畴。求真、向善与审美的不同价值。

审美价值反映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价值关系,本质上体现了主客观的统一:一方面需要客体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另一方面要求主体具有特定的审美需要。 美丽的鲜花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穷人,其审美价值大打折扣;为什么不喜欢文学的读者,就很难欣赏文学的美?

主体在自己的审美需要与客体的审美属性建立的审美关系中,获得客体的审美价值。 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审美不是主体对客体客观属性的认知,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求真活动,也不是满足欲望需要的各种善,而是通过审美来确认人的主体性,确认人对客体对象的生命体验和感悟,是主体把自己投射进去的一种自我玩味、自我体验和自我陶醉。 所谓身临其境,入乎其内,忘乎所以,无我,忘我,移情,共鸣,欣赏自然美时流连忘返等,都说的是主体获得审美价值时的心理状态和外在显现。 二、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一)审美活动与其他的价值活动都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既离不开客体的属性,又离不开主体的需要。因此,离开审美主体,就无所谓对象的美;离开对象的审美属性,也不可能有实际的审美活动。没有人类以前,就没有大自然的美。

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风说:忘记她吧!我已用尘土, 把罪恶埋葬! 雨说:忘记她吧! 我已用泪水, 把耻辱洗光!

(二)审美活动与其他的价值活动都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审美价值与其他价值都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在传统社会,自然资源是重要的财富,而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中国古代喜欢三寸金莲之美,“露马脚”是不美的;现代社会则崇尚健美。

即使一些所谓永恒的美或者共性的美,也不是绝对的,而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譬如人性的历史变化,伦理道德的历史变化等。 三、审美价值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审美追求的不是一般的价值,而是满足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譬如,人们闲暇时聊天也可以满足心灵需要,但聊天要受到许多的限制,至少有两人,而且双方必须聊相同的话题,否则就无法进行下去。

审美为什么更具个性化,更感性化,更自由化?

在审美中,一个人可以尽情地欣赏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可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随心所欲,随情所欲,有很大的自由度。

第四节 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一、审美是人类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人是历史性的、生成性的存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都是“戴着镣铐跳舞”,都应该“随心所欲不逾矩”,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审美对于人生实现自己的本质具有三个重要意义: 第一,充分彰显人的本质力量。

第二,人自由地实现着自己不同于动物和他人的价值。

第三,人能够把现实与理想、内在与外在、个人与社会完全统一起来,从而充分体验到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和价值。

二、审美是人类克服异化的一种自由存在方式

异化劳动使人失去人的尊严、自由和个性,损坏了人的健康,是人受奴役的一种表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多次提到异化劳动对人的奴役。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认为,游戏(审美)是“人性的完满实现”,“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 席勒认为,人只有通过美,才能够实现自由。 黑格尔: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三、审美蕴含了人类生命活动应然的存在 (一) 应然的存在,即应该的存在,理想的存在。 “应该”与“是”。

应然蕴含着一定的必然和事物的发展趋向。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美是应当如此的生活”。 人的应然存在。 事物的应然存在。 黑格尔的两个“凡是”。

反映人性、爱情和友谊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 台湾女诗人蓉子《为寻找一颗星》47跑遍了荒凉的旷野, 为寻找一颗星。 为寻找一颗星, 跑遍了荒凉的旷野。 找不到那颗星, 找不到那颗星, 痴痴地坐在河岸边, 看青萤绕膝飞。 看青萤绕膝飞, 痴痴地坐在河岸边。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由近及远,视野开阔;情深意浓,意境深邃。司空图《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二)审美与闲暇

亚里士多德:“在一个政治修明的城邦中,必须大家都有‘闲暇’,不要因为日常生活所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