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政府经济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7f0494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4c

(1)公共产品的充分供给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如规则和安全。

(2)公共产品的充分供给有利于减少经济资源的非生产性消耗。若社会安全有保障,行为规则公正、合理且能得到实施,就可减少人们因为各种矛盾或理由而产生的械斗、战争、偷窃等行为的可能性,这样就可将更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财富的活动,有利于增加生产。

(3)公共产品的充分供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在人身和财产权利有保障、行为规则公正且能得到实施的条件下,生产者可依自己的意愿从事生产,积累财富,从而可刺激其努力发展生产。 (4)公共产品的充分供给是经济资源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公路、铁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广告产品的供给状况对经济资源的流动和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5)公共产品供应不足会造成消费者福利损失。一是直接造成消费者福利损失,如因为基础设施供应不足而不能出行给消费者带来损失。二是会导致消费者花费额外或更多的费用。三是会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导致产品种类少、生产效率低、生产规模小,从而间接导致消费福利损失。 6.2.1 政府直接生产公共产品

1、中央政府直接经营2、地方政府直接经营3、地方公共团体经营 6.2.2 公共产品的私人部门生产 1、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必要性

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在于现实世界中的“政府失败”。 2、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可能性

(1)私人部门生产的一般是准公共产品。

(2)准公共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比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3)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3、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形式

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体而言包括三种:一是私人的完全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私人的完全供给指公共产品的投资、生产以及修缮由私人来单独完成,私人通过收费的方式向消费者收取费用。如香港凤凰卫视在大陆的电视节目设置了加密频道,只有付费的观众方可收看等等。 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指在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过程中私人和政府形成了某种联合。如政府对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如政府补贴私人治理沙漠等;再如政府和私人签定合同,私人负责生产,政府进行采购后再提供给公众。

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指私人与社区通过有条件的联合来提供公共产品。社区可给予私人一些优惠政策如提供场地等,这样私人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来提供社区公共产品;或者社区从私人那里购买一定量的公共产品,再提供给社区成员等等。

私人部门为什么会从事非盈利目的的公共产品生产? 究其原因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厂商生产公共产品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一些厂商在经济领域有了成就要回报社会,这成了部分厂商的一个心愿,当资本积累到一定规模,自身的生产和消费都需要缓冲的时候,将一部分或一些盈利外溢于社会,既可获得好名声,赢得人们的尊重,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又不影响自己的经济利益。厂商在这时生产的公共产品,如捐赠一所学校,造一座桥梁,承包一片社区绿地之类的事还是愿意干的。 二是间接服务于经济利益,但这种经济利益并不具有可预见性或称必然性,只能说可为经济利益的获得作一些铺垫。对厂产而言能产生经济效益最好,没有经济效益也无伤大雅。这时的厂商从理论上说是较前者更有热情于这些活动,捐钱捐物,做个公益广告,支持公益性演出,资助医生到社区义务医诊等,既可扩大企业影响,改善企业形象,又可在社区内推销相关商品服务。

三是为企业未来服务,到学校设奖学金、奖教金,免费为大中专学生建实验基地,资助在企业建博士后流动站,并与个人签订今后科研成果转让协议、人才流动的协议等。这些活动总体来说既不一定能产生

经济利益,但也有可能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有利。 4、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中政府作用

(1)政府要为公共产品的私人生产者提供制度刺激。

(2)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可能会出现某些负外部性问题,对此政府要进行必要的规制。

(3)在私人生产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给予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某种支持。如组织消费者成立关于该种公共产品的协会等,以采取有效的集体行动,加大同公共产品私人供给者博弈的筹码,促使私人提高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品质。 6.3.1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现状 总体而言,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在继承人民公社时期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特点是: (1)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公共资源筹集制度。

(2)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3)非生产公共产品供给膨胀,超过了农民的负担能力。

(4)供给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供给多样性的要求。 (5)机构膨胀,“吃饭财政”的现象日益严重,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 2、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构建

(1)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机制,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思。 (2)积极引进私人投资,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 (3)积极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理顺公共分配关系。

(4)加强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权利腐败行为。 6.3.2 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 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1)投资渠道单一,以指令性计划确定价格。 (2)公共部门垄断经营。

(3)规模效益差,资金使用不能形成整体合力。 2、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 (1)引进竞争机制。

(2)改革公共产品投资机制。这主要包括: 1)中央和地方(城市)政府的财政投资。 2)公共产品经营企业的经营收入再投资。 3)政府和银行的低息贷款及发行债筹资。 4)大力引进外资。

5)设立公共投资专业性资金。 (3)改革城市公共产品经营体制 1)改革政府的干预行为。 2)进行市场化改革。

3)明确划分公共产品经营职能。 (4)改革价格体制

1)总体上上调公共产品的定价水平。 2)基础价格体现公共福利性特点。

3)依靠其他价格形式实现公共产品生产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营原则。

第七章公共选择理论

布坎南(1919-2013),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

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他因发展了经济学的“公共选择论”而闻名。其研究工作开启了考察政治家的自利和影响政府经济政策的非经济力量之窗。布坎南对公共选择论的贡献,多是在研究财政问题时作出的。

1948,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弗吉尼亚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和弗吉尼亚工学院任教,现为乔治.梅森大学教授。他和塔洛克合著有《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1962),独著有《成本与选择》、《自由的限度》(1975)、《自由、市场与国家》(1985)等。 本章重点

公共选择理论试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它揭示了如何进行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分配这一政治决策过程。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政治个体和政治过程的基本观点,目的是加深对政府缺陷的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些重要问题的理解。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7.1.1 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 1.私人选择 人们根据自主地做出购买决策,并且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换实现购买,决策者直接地承担决策后果。由于私人选择基本上是通过自愿市场交换自主地完成的,所以又被称为市场决策。 2、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3、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区别

7.1.2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以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运用标准经济学研究方法,即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分析方法——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产品的供给决定表达意愿。个人主义、理性原则、交换政治和政治过程是公共选择理论基本研究方法的四个构成要素。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是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它的研究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经济人”假设

众所周知,经济学分析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之上的。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总是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一切资源去获取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坚持经济学对人性的这一概括,把“经济人”假设扩大到人们在面临政治选择时的行为分析,形成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范式。 (2)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不论是政治行为,还是经济行为,都应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因为个体是组成群体的基本细胞,个体行为的集合构成了集体行为,在公共选择理论将个人主义的分析方法带入政治学之前,传统的政治理论一直主要采用集体主义的分析方法。 (3)交易政治学

公共选择理论用交易的观点看待政治过程,把社会选择或政治决策过程视为一种交易,把政治过程看作是市场过程。只不过市场过程的交易对象是私人产品,而政治过程交易的对象是公共产品。进入政治领域的人们也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偏好,这些价值观和偏好都应受到承认和尊重。 7.2.1 全体一致同意规则 所谓“全体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 rule),就是通常提及的全票通过原则,是指一项公共决策或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全体当事人都一致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被通过和实现。 一致同意规则具有如下优点:

(1)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会在投票结果中得到平等的体现。每个参与者都拥有否决权,任何单个成员甚至集体均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此种选择规则的外部性成本为零。

(2)它可以有效避免“搭便车”行为。在此规则下,每个成员都清楚地意识到,个人行为不仅影响其他成员的行为,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集体行动方案能否形成。如果某项待选方案可以使得部分成员不付任何代价从中受益,这项方案将被其他成员否决。 这种规则也具有显而易见的缺点:

第一,它非常复杂、费时、昂贵。每一项方案的通过需要得到每一个成员同意,方案本身可能要经过无数次的讨论、修改和表决,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说服最后一个怀疑者。成员的时间损失很可能大于他们从方案中得到的收益。

第二,此项规则很容易引起冲突、威胁和恫吓。最后的成员一旦意识到自己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很可能会敲诈那些支持该方案的成员。在多数同意的投票制度中,当票数接近时,会偶然地出现这种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