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中文媒体对中国危机事件的报道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境外中文媒体对中国危机事件的报道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7c11400de80d4d8d15a4f91

境外中文媒体对中国危机事件的报道研究

----------------------------------------------------------------------------------- 肖 洒 (2006-03-29 17:35:09.0)

摘要:本研究通过《联合早报》网站对松花江水污染事故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总结境外中文媒体在报道中国危机事件的特征。根据传播学框架理论分层研究,表明政府成为新闻的首要消息来源,新闻来源则趋向多元化;境外中文媒体虽比较关注环境和外交,但落脚于政治揭秘式报道并且以独特的话语方式为报道定下基调。

关键词:境外中文媒体,框架,松花江水污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境外媒体借助网络发展的强劲势头,纷纷开设中文网站,延伸并扩展了各国传媒的对华宣传。这些境外媒体对中国事务的中文报道通过网络可直接传达至国内的普通民众,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BBC中文网站、《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等为代表的中文媒体,因其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内容丰富而逐渐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受众群,尤其在国内重大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它们正在成为国内受众重要的消息来源和观点交流的平台。本文以2005年11月至12月松花江水污染事故报道为个案,通过分析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对该事件的报道,试揭示境外中文媒体在报道中国危机事件新闻框架。

研究背景与方法

(一)新闻框架的形式结构

框架理论通常被认为来源于人类学家贝特森“心理框架是一组信息或具有意义的行动”的思想。引入大众传播学领域后,框架被认为具有两方面的属性,一种是名词属性,即框架是待分析的新闻文本;一种是动词属性,即把框架理解成为一系列的动态过程——选择、强调或者重组,也就是说,新闻生产者通过选择、强调或者重组新闻事件、及一系列的框架工具形成新闻的框架,这个框架赋予新闻文本特定的意义,从而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诠释。①

与传统新闻媒体报道不同的是,网络新闻文本通常必须经过一系列话题菜单方能获得,这些菜单提供新闻某个类别,每一个类别导向故事标题,这些最后导向完整的故事。这一切决定了网络新闻文本不能像传统的媒体那样借助于头版头条或版面位置等外在形式手段,而只能立足于文本本身传达信息。因此,本文主要根据框架层次对文本进行分析。臧国仁曾经将框架划分为的高层次结构,框架的中层次结构以及框架的低层次结构。框架的高层次结构,是指对某一个主题事件的定性,即“这是什么事(what’s it that’s going on there)”。高层次的意义经常以一些特定的形式出现,如标题,直接引语。②框架的中层次结构为新闻话语分析,根据Allan Bell构拟的新闻文本的话语结构,③本文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新闻话语结构列为以下七个分析单位:

1.主要事件:由角色与行动组成,是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2.口语反应:其他各方对主要事件的言语反应,包括对该事件的评论,预测和评估。7.评估:记者本人或媒体组织对主要事件的评价。

3.来源:本研究把来源分为消息来源和新闻来源。消息来源指新闻中所引述的机构或人物。在任何新闻中,消息来源是塑造框架的重要变量,不同的记者往往会为了支撑自己的说法而寻找不同的消息来源。而新闻来源,指明网站所登载新闻的来源。

4.事件结果:由主要事件引起的非言语后果,包括主要事件的结果或当事人对主要事件采取的行动。

5.评估:记者本人或媒体组织对主要事件的评价。

6.预测:记者本人或媒体组织对主要事件未来发展的判断。

7.先前事件:距离主要事件较近而与主要事件有间接关系的背景。

框架的低层次结构是指框架通过关键词和基调表现。持有不同立场的媒体在描述事件和表现人物形象时,常会使用某些具有感情色彩和社会心理内涵的词汇。

(二)样本选择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的华文旗舰报纸,该报是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华文大报,也是惟一获得中国官方批准在中国销售的外国中文报纸。《联合早报》电子版创办于1995年,是东南亚国家上网最早的一家华文报纸。目前是世界最主要的华文新闻网站之一,每日页览量高达200万,据统计50%以上的读者来自中国大陆。④

本文选取联合早报网2005年11月14日至12月6日所有关于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共34篇的报道,按照框架的三个层次逐一进行分析。网站把该段时间内所有关于松花江污染和哈尔滨停水的报道安排在一个专题中,因此专题的首页也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框架的高层次结构

对于重大的议题,新闻媒体会选择若干相关主题,以组成连续报道。媒体通过对主题的选择与组织,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同时通过反复报道某主题而强化该主题的重要程度。主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引导性,提出了系统规范的报道框架,决定了下级层次的选择与组织。联合早报网通过名为“哈尔滨松花江受污染事故”为题,作为该事件专题的标题,并配发近百字的导读,指出哈尔滨停水事故主因是上游化学品爆炸所引起的水污染,并且突出了市民当时“恐慌”,“抢购”和“避难”等比较激烈的反应。

在专题下所列34篇新闻报道的标题中,按倾向性分析,有20篇为负面标题,占58.8%,中性方式阐述的标题有9篇,占26.5%,而倾向正面的则有5篇,占14.7%。在定性为重大事故中的正面报道,角度主要侧重于新中两国间未受影响的经贸和旅游往来,以及对国内媒体“勇揭官员假话”的称赞。通过对标题的概括和归纳,报道的主题主要包括:质疑官方隐瞒真相,市民严重缺水而恐慌,污染带来生态灾难,污染引发国际纠纷,中央彻查事故。值得

注意的是,在同一件新闻事件中,联合早报网和国内新闻网络在标题上通常体现出不同报道角度甚至是相反的新闻取向,如12月3日,我国新浪网标题为“环保局长谢振华引咎辞职,官员问责日趋健全”,而早报网有关新闻标题为“中国环保局长引咎辞职,吉林省瞒报遭中央严批”。

(二)框架的中层结构

框架的中层结构主要包括主要事件、口语反应、评论分析、预测、先前事件、事件结果和来源等要素,以下为整个事件报道的框架:

表(一)松花江水污染新闻的话语结构 中层框架要素 数量 比例 主要事件 25 73.6% 口语反应 20 58.9% 评论分析 6 17.6% 预测 8 23.5%

先前事件 9 26.5% 事件结果 5 14.7%

注:由于每篇报道都有消息来源和新闻来源,所以来源不包括在此表中,下文另行分析。

总体来看,早报网的新闻通常融合了主要事件、口语反应、先前事件的背景介绍和对事件的评论与预测等新闻话语的各个要素,信息量较大,内容丰富,确保读者既能阅读最新的消息,又能同时了解事件的整个图景。根据对该事件所有报道的内容分析,整个新闻事件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七个事件框架:

表(二)松花江水污染报道的事件框架 事件框架 数量 比例 停水进程 12 38.2% 生态后果 6 17.6% 政府态度 5 14.7% 国际影响 3 8.9% 新中交往 3 8.9% 媒体质疑 2 5.9% 其他 1 2.9%

在主要事件框架中除报道停水事件的进展外,早报网花费大量笔墨报道和分析污染带来的生态和国际影响,可以看出境外中文媒体对环保和国际关系的关注,而该部分内容几乎全为负面报道。关于中国政府态度的新闻报道也较多,主要集中在对停水原因和与俄罗斯合作两方面。为数不多的对中国媒体质疑官方信息披露的报道是少数正面报道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口语反应在报道框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事实上口语反应也是后果范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让记者或编辑有机会阐述客观的、不一定是他们自己的观点,但选择什么人做评论者,引用哪些话,如何安排引用语的顺序却不一定客观的。口语反应范畴可用

时间参与人的名字和身份、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他们所说的话来进行暗示。⑤在11月28日一则题为“中青报勇揭哈尔滨官员假话”新闻中,记者先后引用化工厂爆炸后,停水前后政府发言人间接引语,最后通过吉林市一名工程师的口头反应,得出“因为互相矛盾的解释,导致一片混乱,民众不知如何是好。”的结论。在报道水污染事故所造成的生态后果时,文章引用了来自事发当地专家、大陆权威学者和香港环保组织分析来佐证其客观性和权威性。另外,此次样本中评论和预测的比重也相当大,两者总和为41.1%,接近报道总量的一半,而且对事件的预测也大大超过就事而论的分析,由于新闻信息量比较大,评论和预测的内容往往“举一而反三”并不集中在事件本身,比如12月3日题为“松花江污染事故吉林省瞒报遭中央严批”的新闻中,记者从吉林省瞒报说起,历数今年来各大环境卫生危机等先前事件,披露有关官员的背景,最后落脚为“中共中央也能有个政治局常委来分管环境问题”。通过消息来源的选择与排序也是新闻媒体形成其特有框架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单一议题或事件中所引用消息来源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在连续事件中如何通过消息来源建构对话。又因为网络媒体还能够通过大量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所以网络新闻在新闻来源的选择和排序上也形成自己特殊的框架,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根据下表可以看出,有76.4%的新闻中消息来自中国官方,但这并不能说明新闻就直接传达了政府的宣传意图,如果将大陆民间、香港民间、国外官方和国外民间的比例相加,总和为73.6%, 刚好与大陆官方来源的比例大致持平,说明非政府消息来源和政府消息来源就报道量而言达到平衡。而网站的新闻来源体现出多样化趋势,尽管该媒体采用了大陆媒体的报道,但主体仍然集中在新加坡和西方的中文媒体上。

表(三)早报网的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 数量 比例 大陆官方 26 76.4% 大陆民间 香港民间 国外官方 国外民间

14 41.2% 2 5.9% 5 14.7% 4 11.8%

表(四)早报网的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 数量 比例 《联合早报》 14 41.2% 联合早报网 6 17.6% 新加坡其他媒体 5 14.7% 香港媒体 3 8.9% 大陆媒体 4 11.8%

西方国家媒体 5 14.7% 其他 1 2.9%

(三)框架的低层结构

新闻文本的框架是通过使用或拒绝使用某些关键词、常用语、僵化的形象、信息源和句子,通过某些事实和判断的聚合来强化主题Entam,R.M.(1993)。因此,新闻媒体在描述事件和表现人物形象时,常常会使用某些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社会心理内涵的关键词语,呈现某种基调,体现某一立场。因此,关键词和基调也是体现媒体主观解释和思考结构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