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 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劳动就业的影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一框 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劳动就业的影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7b9924b866fb84ae55c8d2d

第三课 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第二节 产业结构和劳动就业

第一框 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劳动就业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社会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学会通过网络报刊等收集相关资料,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中获取新知识的基本技能。

2. 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过程,学会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深刻理解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对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正确对待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确立正确的就业方向。

二.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收集上海十一五规划中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内容

配第――克拉克定律

我国劳动力就业在三次产业中的百分比变化

3.学生活动:参观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并搜集资料,了解家长就业情况,对南汇区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作调查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复习产业结构三大发展趋势

2. 比较“美国、日本、英国三大产业占GDP的百分比的变化”和“我国三大产业占GDP的百分比变化”,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做个客观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师: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现代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多媒体展示材料】上海十一五规划中,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按照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的总体要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师:我们先来看一份资料,请同学分析这份资料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材料】上海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容

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以发展种源农业、装备农业、数字农业为重点,运用工业化手段和规模经营方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科技强农。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100万亩设施粮田和3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崇明三岛、黄浦江上游、杭州湾北岸、城郊结合部楔形农业区(附图)。

生答: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板书】一.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劳动就业的影响

(一)我国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学生活动】:讨论:联系课前调查结果谈谈南汇是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道路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南汇现代农业园区以实现农业与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态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标准化技术为依托,初步形成农工贸、农科教、产学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开发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有十一个功能小区: 1、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区, 2、生物农业研发区, 3、绿色有机蔬菜区4、设施园艺区5、特种养殖区6、神农药材种植区7、优质蜜桃研培区8、办公商务展示区9、生态农业博览区10、万亩果林带11、中心村

师归纳: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基础作用,所以我们要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而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这是完成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们来分析第二产业的情况。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上海国际工博会的图片资料,并对其中一项产品做简单介绍。(让学生感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成果)

师点评: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是一个实践和展示新型工业化成就的舞台,是反映上海信息化与工业化建设水平的窗口,从刚才同学的介绍中,可以感受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感受到了自主创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正是体现了第二产业的调整方向。

【板书】(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工业内部结构

【多媒体展示资料1】上海十一五规划中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升产业能级。

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

超大型装备。 大型船舶 航空航天。

汽车研发。 集成电路与数字显示。 生物技术与医药。

【材料2】基本建成国际汽车城、精品钢铁基地;加快上海化学工业区、国家级微电子产业基地(包括浦东微电子产业带、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松江工业园区等)和生物医药基地建设;着力推进临港新城装备产业基地和上海船舶工业基地建设(见图5-4)。继续推进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加快杨浦、彭浦、

桃浦、吴泾等传统工业集中地区的改造、调整和转型。加快工业向国家级、市级工业园区集中。到2010年,市级以上工业区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以上。

师: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学生活动】介绍本班学生家长就业情况及学生未来职业意向调查 师分析:从刚才的调查报告中我们看出,学生家长的职业中以从事第三产业的居多,而学生的职业意向中,又以信息、金融、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居多,这正是符合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要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上海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实施了“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方针。

【板书】(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多媒体展示资料】上海十一五规划:加快形成服务业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物流、文化等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以大型服务企业集团为载体,集聚高端人才,加强综合集成,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提升服务业的规模与能级。

重点发展金融业,物流业,文化及相关产业。

积极发展会展旅游、专业服务、社区服务等产业。 稳定发展商贸、房地产等产业。

(阅读经济观察和相关链接)

提问: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什么?

答:这一定律揭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和工业相比,是逐步下降的,工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和第三产业相比,也是逐步下降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不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重都是逐步上升的。

由此可见,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板书】(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密切联系

【学生活动】:完成操作平台P102页我国三大产业占GDP的百分比的变化和劳动力就业在三大产业中的百分比的变化。

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就业到底有哪些具体影响呢?

【视频资料】:春节刚过,民工大量返城的片断,下岗工人再就业的片断;国家计委关于城市退二进三的讲话

学生讨论后结合课本回答 A.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和第三产业。

B.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

C.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教 师归纳:我国的产业政策表明,三大产业在我国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劳动者就业,无论是从事第一第二还是第三产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随着产业结构 的调整,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百分比在不断变化。就上海而言,

第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第三产业已成为劳动就业的主要途 径。

【课堂小结】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大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对劳动者就业,在科学文化素质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课外作业】:近来,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在我国许多地区出现。 写一篇小论文,探讨上海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农业的意义。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课前要求同学去了解上海国际工博会并搜集图片资料,对南汇区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作调查,对活动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可加以及时的表扬,并可以记录在其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对学生小组实践活动的成果(主要是收集的资料和拍摄的照片),可在班级的壁报上加以展示并录入学生的成长手册。

五.教学设计说明

课 前要求学生去参观工博会并搜集资料,让学生实际感受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对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对南汇区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作调查是为 了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变化感悟课本知识。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初步的学习探究能力,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较好的掌握书本 知识。

【相关链接】

何为“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 织实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农林水、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 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我国的农业要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须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的关系。生态农业是由资源浪费的粗放经营向资源节约的集约经营的成功模式,是由破坏生态环境的掠夺式经营走向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相结合的有效途 径,将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摸索,上海形成了一些都市型生态农业园区,主要有几种模式:

以“设施化+生态技术”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为适应上海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引进5套温室设施,并在浦东孙桥、闵行马桥等5个基地进行了建设试点。多年来,园区化的运作方式体现了许多优越性,产生了规模化集聚效应,为上海城市提供了较高档的、反季节的蔬果,丰富了市场,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旅游场所,成为培育新一代农业技术人才及农业科普的基地等。

以“集约化+生态技术”为主的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建成的有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长兴岛柑园、南汇区大片桃园、东海农场和松江九亭、青浦绿色园区等的花卉基地。

以“科技化+生态技术”的发展模式,如崇明前卫村、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等,是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为依托,通过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获得高经济效益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以“市场化+生态技术”为主的发展模式,如新桥的花卉生产基地,是以市场带动起来的生态农业区。此外崇明岛的森林公园、佘山、淀山湖风景区、奉贤世纪林等绿色景观和绿色产业,组成了绿化产业链。

但 上海都市型生态农业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各地发展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开发仍相对滞后,经济功能开发力度不够,农业的规模化、 集约化、科技化、设施化、市场化等程度还不高。园区功能及区域特征不明显,建设运行模式较单一,生态建设规划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关链接】

上海十一五规划中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升产业能级 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

超大型装备。形成核电、水电等大型电力设备、超大型装备及零部件的极端加工能力,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和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能力。

大型船舶。长兴岛形成年产800万载重吨以上,拥有多品种、系列化、标准化船型,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

航空航天。推进支线飞机研发、制造,开展干线飞机国际合作,加快通用直升机的规模制造。在应用卫星、运载火箭等领域形成若干产业群。

汽车研发。建设嘉定汽车工程研究院。逐步形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车身、整车和发动机自主开发能力。

集成电路与数字显示。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研发中心、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和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

生物技术与医药。推进人源化单抗、治疗性疫苗等创新药物产业化;重点支持血液筛查系统、新型诊断试剂、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制。

教学设计:上海周浦高级中学 赵岚

指导教师: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顾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