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毛邓三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78a129d51e79b8969022605

3.和谐社会就是( )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C.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 。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生态良好D.生态平衡

6.目前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 ) 。 A.经济体制深刻变革B.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C.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D.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7.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 ) 。

A.物质文明建设 B.政治文明建设C.精神文明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8.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 ) 。

A.人类社会发展规规律认识的深化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中国革命战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D.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D.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10.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

A.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公平正义 D. 坚持科学发展 E.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A.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也是为了应对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趋势的无奈之举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C.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5.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指( )

A.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B.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贫富差距得到大幅度缩小 D.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

16.加快推进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 A.教育、就业 B.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C.医疗卫生 D.社会管理

17.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 )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B.优化教育结构。 C.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D.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18.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必须( ) A.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B.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C.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D.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19.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必须( )

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D.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20.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必须 ( ) A.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B.要努力扩大中等 收入者比重。 C.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D.要取缔非法收入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坚实基础 B.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D.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条件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 A.相互包含 B.相辅相成 C.相互独立 D.相互分离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4.试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5.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意义何在?

6.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分析题 (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各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材料1:200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其中一项主要议程就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会议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2: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主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第一版 材料3: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党为什么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呢?

(2)为什么说形成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是什么?怎样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三).材料1:某市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坚持人格平等,尊重外来投资者或打工谋生者,依法严惩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企业;设立红十字医疗救助专项基金,用于救助无经济支付能力的伤病者;不断加大力度,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新型劳动观,尊重和保护人民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材料2: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丰富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 材料3:“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贯彻“五个统筹”的发展观。(要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1) 结合材料1,说明该市是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

(2)请结合材料2中国建设和谐社会,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请结合材料3分析贯彻“五个统筹”的发展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四)材料1:贵州省A县是贫困大县,该县的GDP全国排名倒数。2005年该县新上任的党委书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市场和农村进行调研。一个月的调研,该县党委书记找到了该县经济落后的原因:一、农民生活穷困,负担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低,农业落后。二、党群关系紧张,人民不信任党和政府。三、公有制经济比重过大,竞争性不强。四、科技落后,人才缺乏。

材料2: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从我国国情和该县县情出发,综观全局,认识到社会是个整体,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等的比重不能失调协。

材料3:经过科学分析后该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全面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派党员下乡蹲点,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减轻农民负担。努力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整顿市场,为正当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贯彻《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党员和干部开展学法普法活动,努力做到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

(1)请结合材料1如果你是该县县委书记,你认为应该怎样发展本县的经济? 2)请结合材料2上述认识对于发展该县的经济有什么意义? (4)请结合材料3分析A县党委是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港澳问题. D台湾问题. 2. “三通”是指( )。

A.通商、通航、通邮 B.通讯、通邮、通航 C.通话、通邮、通航 D.通商、通航、通讯 3.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

A.以大陆为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C.坚持不使用武力原则 D.坚持高度自治 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5. .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 )。

A.完全自治 B.高度自治 C.享有充分的自治权 D.可以有自己独立的防务 6.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

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B.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拖延

D.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 8.(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A.1978 B.1979 C.1981 D.1986 9.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 )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