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判断句省略句(学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考语文复习之判断句省略句(学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71412ff51e79b89680226cd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

一、阅读下列高考文言翻译题,并指出句式特点: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3)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二、考 点 分 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三、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莲,花之君子者也。 归纳1:

(2)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亡秦之续耳。《过秦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归纳2:

(3)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归纳3:

(4)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归纳4:

(5)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秦,虎狼之国。

归纳5:

总结:

1、用?者??也?系列表示判断 1)单用?者?或者?也?表判断; 2)用?…者,…也?表示判断; 3)在句尾用?者也?表示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题目: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判断句并加以翻译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由二十八骑。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 7、此帝王之资也。

二、省略句

1、 主语的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3)(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 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三人行,必有吾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宾语的省略。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竖子不足与(之)谋。 4、介词的省略。如: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沛公军(于)霸上。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总结: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 4、省略介词 题目:补充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并指出省略什么 (1)煣以为轮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吾从而师之

(4)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5)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6)几世几年,摽掠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