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6a088d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c6

氧,A错误;高等动物无氧呼吸不会产生CO2,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2,所以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时,可能也进行了无氧呼吸,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是NADPH而是NADH,NAD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PH是还原型辅酶Ⅱ,C错误;用O标记(CH2O),有氧呼吸过程葡萄糖中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因此用O标记葡萄糖完成该过程后,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D正确。

12.为研究影响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818

A.过程①有水的生成 B.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C.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 D.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

解析:选B 过程①为发生在线粒体内的呼吸作用,其中第三阶段有水的生成,A正确;在细胞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错误;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C正确;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D正确。

13.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株叶片CO2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浓度为b时,甲、乙植株真正光合速率相等

B.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

C.只要有CO2,植株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D.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为零

解析:选B 由于缺少两种植株的呼吸速率数据,因此无法比较两种植株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A错误;a点表示甲植株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即甲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其大于乙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在低CO2浓度条件下,乙植株先于甲植株得到补偿消耗,所以将甲、乙两种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先死亡,B正确;当C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作用才能发生,C错误;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的

5

净光合速率为零,D错误。

14.下列关于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代表实验温度,则Y可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且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 B.若X代表含氧量,则Y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且保鲜苹果的最佳氧浓度接近乙

C.若X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Y可代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D.若X代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则Y可代表在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液泡色素的浓度

解析:选A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活性逐渐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活性逐渐降低,故若X代表实验温度,Y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则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A正确;若X代表含氧量,Y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则保鲜苹果时应选择呼吸总强度最低的氧浓度,B错误;若X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即Y可代表各种色素的含量,C错误;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随着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增大,液泡不断失水最后不变,其中色素的浓度应该一直增加,最后保持不变,D错误。

15.某班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甲曲线为Fe催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3+

3+

A.两组同学都采用数学建模表示研究结果 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的高

C.两组实验数据都反映了酶处于最适温度时产物积累量或生成量最多 D.两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利于酶发挥催化作用

解析:选C 两组同学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坐标曲线,这是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A正

6

确;由图3可知,在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而Fe的催化效率大大提高,因此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的高,B正确;由图1、图2可知,在最适温度(T0)条件下,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最高,而麦芽糖的积累量不是最多的,C错误;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活性最高,因此两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利于酶发挥催化作用,D正确。

16.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的因素外,其他环境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3+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B.乙图中d点比c点在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生成C5的速率快 C.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解析:选D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和CO2的浓度不再是a点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其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和酶的数量,A正确;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增加,产生的ATP和[H]增加,因此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还原量多,生成C5的速率快,B正确;图中M、N、P三点的限制因素分别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温度,C正确;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有可能下降,因为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17.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如图所示),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摇匀并水浴加热,观察试管中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解析:选D 萌发的小麦种子可产生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淀粉酶的量不同,30 ℃时淀粉酶产生量大于20 ℃时,因此提取液Ⅱ中淀粉酶的量大于提取液Ⅰ,故乙试管中产生的还原糖多于甲试管,丙试管中无还原糖,因此

7

用斐林试剂检测,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即Cu(OH)2的颜色。

18.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培养条件适宜。据此给出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测得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则一定存在无氧呼吸

B.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若测得V(CO2)∶V(O2)<4∶3,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 D.若测得CO2产生量为15 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 mol,可推测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解析:选A 若测得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则一定存在无氧呼吸,A错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时,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而酵母菌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正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放出的CO2之和与吸收的O2的比是4∶3,所以若测得

V(CO2)∶V(O2)<4∶3,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C正确。若测得CO2产生

量为15 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 mol,则无氧呼吸中CO2的产生量为6 mol,消耗的葡萄糖量为3 mol;有氧呼吸中CO2的产生量为15-6=9(mol),消耗的葡萄糖为1.5 mol。因此,可推测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D正确。

19.下表是某科研小组研究光合强度时所得到的部分结果,请结合温度影响酶的曲线和CO2浓度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判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P>K,则M>N B.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M>N,则P>K C.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且M>N,则P>K D.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且P>K,则M>N

解析:选D 据图可知,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随温度增大,酶的活性减弱,导致光合强度减弱,故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P>K,则M>N或M<N,A错误;据A项分析,若改变的条件为温度,且M>N,则P>K或P<K,B错误;据图可知,S点为CO2补偿点,Q点是CO2饱和点,若改变的条件为CO2浓度,当M>N处于CO2浓度饱和点之后时,则光合强度不变即P=K,当M>N处于CO2浓度饱和点之前时,则光合强度随CO2浓度增大而增强,即P>K,C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