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气质的革命者 - 李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诗人气质的革命者 - 李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5f1970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8

算起来,就是缺少严寒雪花 还有飘零的落叶和它的友伴——秋风

这儿的树叶最绿,最青, 这儿的鲜花最香,最红, 这儿的天空蓝的透亮, 生活在这儿的人呀最年轻。

诗人以个人化的笔调抒发对于春天的赞美,把情感寄托在“树叶”、“鲜花”、“天空”等意象中。诗人在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生活在这儿的人呀最年轻。”表现了劳动人民对于春天的感觉,以及充满希望的现实生活。所有的诗句都不是作者的私话,而是把自我的感情融入人民大众欣赏的春景里,实现了小我之情与大我之情的融合。

“大众化”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那个时代对于诗歌乃至文学的必然要求,因为你不“大众化”,你的诗就难以发挥历史性的作用,没有人读,没有人关注,也就没有了创作的动力。从李季的诗歌来看,从思想到感情,从题材到主题,从形式到语言,都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相关,与人民大众的欣赏水平相适应,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诗歌如此,五十到六十年代的诗歌也同样如此。

(二)题材与思想特点:诗的题材领域宽广,存在强烈的自然地理时空感。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李季具有敏锐的眼光与发现新生活的能力。1952年调到玉门油田,他便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相继出版了《玉门诗抄》、《致以石油诗人的敬礼》、《玉门诗抄(第二集)》和《石油大哥》、《红卷》、《石油万里从军行》等多部长篇叙事诗。这是其诗歌创作的重大转变,但从前的战争题材并没有完全被抛弃,在现在的工业人物形象身上,也可以看到战争中的人物形象。例如《东西南北任我闯》:

八年风雪战太行 高举红旗过长江 脱下军装换工装 身背钻井走四方

为着建成社会主义的祖国 身体还像当年一样壮 不怕它雨狂风暴

这首诗中,石油“铁人”的形象既是李季对于自身形象的写照,也是为“石油大哥”、“钻井工人”留影。在“石油诗”中,李季尝试了多种创作内容,《黑眼睛》、《正是杏花二月天》描写了油田工人的爱情生活。对那些从战争生活转向石油生活的干部的心理矛盾,也做了实实在在的描写,显得真实可信。例如《厂长》:

那一天,我刚刚来到油矿, 下了车我就去把厂长拜访, 想不到在厂长办公室里, 却遇见了我们过去的团长

…….

上下班他从来不坐公共汽车 这原因就像一个难猜的谜题一样 那天下班时我故意向他发问 他笑着说,这是秘密,可不能讲…… 整天坐办公室没有一点活动机会

搞工业也需要身体强壮 况且敌人还没有完全消灭 说不定哪一天又要穿起军装

主人公把过去的战斗生活同眼下的工业建设联系起来,面对新环境以身作则,不抱怨、不放弃,这种高尚的人格得到诗人的肯定与赞美。

(三)主题:诗歌感情真挚丰富,与时代生活的发展同步。

作者对于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赞颂在诗歌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访南充》:

满眼井架数不尽, 菜花黄处皆油井。 吕盔银光映翠竹,

井架顶上旗帜红。

虽然有一些打油诗的影子,但不可否认其真情实意,当年的石油会战就是这样的热火朝天。

干革命就像驾驶逆水船, 永远鼓劲分秒勿休闲。 只要活着我们还有一口气, 我们呵,我们永远是青年!”

——《那时候在太行山——京太线车中——夕谈》

想起在太行山上的岁月,诗人还是无限豪情,在与战友的对话中,表现了继续战斗的人生理想。诗人讲真话抒真情,所有的诗作都是以自我感情为基础,虽然有时候也考虑政治的要求,但基本没有什么虚情假意的内容,更没有昧着良心说话,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来说话,这样的人生方式与李季求真务实的性格并不符合。

八、艺术特点:

(一)直线叙事与直抒胸臆的艺术表达方式。

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杨高传》中具有明显而丰富的叙事性,在他的抒情短诗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叙事因素。在《海防有个小姑娘》这首诗中,诗人首先讲述了小姑娘的悲惨身世:

“妈妈被美国飞机炸死了, 愤怒的爸爸牺牲在战场上, 可怜的弟弟又哭又叫, 累病死在山岗上。”

后来小姑娘向北方寻找游击队,并且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于是:

“白天生活在欢乐里, 睡梦中心儿展翅回南方。”

诗的最后表达了诗人的祝福与期望:

“你们美丽的祖国一定要统一, 三千万人民的愿望谁也不能阻挡!”

李季用诗来讲述一个故事,而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曲折的地方,也没有深刻

的意蕴,故事讲完全诗便结束了。这种传统诗歌的直线叙述方式,便于人民大众的审美接受,在当时的时代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直抒胸臆方面,诗人在赞叹祖国的大好河山时,为人民努力建造家园而感动,不由的发出了这样的赞美,直接抒发对祖国河山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爱之情:

“上游山水上游人, 不负川中好名声!”

直抒胸臆与直接叙事是李季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在他的诗里基本不存在所谓的象征与暗示,没有所谓的现代化特征。而所谓的“大众化”、“群众化”、“民间化”的时代性诗歌要求,作为共产党树立的优秀诗人,后期李季也不可能超越这些要求。

(二)以陕北民歌“信天游”为基调,广泛采用传统诗、词和新诗的表现手法来创作长诗,

为了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号召,诗人着力表现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和生产生活,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创新,向民歌学习,语言风格上也向民歌靠近。李季既有长篇叙事长诗,如《王贵与李香香》、《杨高传》、也有自由叙事短诗如《厂长》、《黑眼睛》,还有自由体抒情短诗《这儿永远是春天》,也有仿古体的五言诗或七言诗如《致天山》、《访南充》,对诗歌的形式创新进行不懈追求。成果最为突出的是早期对于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学习与借鉴。信天游以比兴见长,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李季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其一,继承了以两节表达一个意思或者数节表达一个意思的方式,并有所扩大和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叙事诗中人物对话的限制。李季还继承了信天游开头用比兴的传统,在每一节和每一部分的开头都用了比兴,这扩大了信天游形式的容量: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才长的好, 一双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水上淌。 ——《王贵与李香香》 “你要杀要剐随你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