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气质的革命者 - 李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诗人气质的革命者 - 李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5f1970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8

那么,请你听我说吧: 祁连山下,有一个放羊的姑娘……

《黑眼睛》中的男主人公是个能干的小伙子,他给暗中爱慕他的姑娘作了直截了当的答复:“假如你是喜欢那颗金色奖章。真诚的劳动一定会得到报偿;至于你要是为了别的什么,那么,请你听我说吧。祁连山下,有一个放羊姑娘??” 神情生动,韵味悠长,情趣高尚。这种写作方式使“石油诗“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反而散发出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情趣。

《师徒夜话》

《师徒夜话》通过师徒散工路上的知心话,耐人寻味地表现了过去拿枪的战士走上和平建设岗位以后,与老师傅团结战斗的主题。师傅问徒弟开闸门时为什么右手没有力气,徒弟说自己作战受伤用劲一大就浑身发麻,这时师傅深情地回忆起一个侦察员的故事:原来在战争年代,是徒弟独自在师傅家房顶上抗击了一营敌人的攻击,诗的结尾含蕴地写道:

谁的脚踏空了一步,管钳掉在地上, 受惊的石头块当啷啷地滚下河床。 “怎么啦?这个地方可得小心。”

“不要紧。——我真没想到那是你家的房!……”

从诗行的最后半句,我们知道原来徒弟就是那个侦察员。诗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明天的工作中,师徒两人将更加亲密无间,同心协力。

《杨高传》

1950年代末,“革命英雄成长叙事诗”《杨高传》的出现,标志着诗人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中为把握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所做的努力。作者试图通过一个具体的革命者革命的经历和生活变迁来展示中国革命历史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进而证明中国社会和历史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必然性。长诗包括《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玉门儿女出征记》三部,从红军长征写到社会主义建设,着力表现杨高这一人物上的英雄主义精神。

杨高出身接近于无产者,“不知名不知姓没有家乡”、“天不收地不留四处讨饭”。后来在党的启发与教育下,他参加了红军,在抗日战争中受伤,在解放战

争中被捕,经历了多次生死磨练与考验,成长为一个坚毅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全国解放后,他踏上新的革命征程,在石油工业战线为革命工作,身残志坚、斗志昂扬。很显然,作者将杨高的个人成长过程同一个民族国家的统一建立联系在一起,杨高的成长是一个国家的成长,是在新的历史中诞生的新人。

第一部《五月端阳》

旧社会,杨高是一个“不知名不知姓没有家乡”的骨瘦如柴的“小羊羔”,是个烈士的后代,在红军宣传员的引导下投奔了红军。诗里这样描绘杨高参军后的心情:

谁见过蓝蓝的天空上, 鸟儿头一回展开翅膀; 参加了红军的小杨高。 就象这只鸟一个样样。

参军后,杨高机智勇敢地执行任务。一次被敌人追捕,青杨畔烈属妈妈掩护了他,从此杨高开始了与她的女儿小端阳的交往与友谊。长诗第一部,精心刻画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冷娃娃”少年杨高形象。

第二部《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长诗第二部讲述青年杨高的经历。抗日战争中,他负伤回到三边,担任边区自卫军营长,改名杨红志。解放战争中,他深入敌后侦察,不幸被捕,在敌人高官厚禄的引诱和严刑拷打的折磨下,意志丝毫没有动摇,敌人无奈抓来端阳,让她以新婚夫妻的恩爱之情劝降,却得到这样的回答:

“三边的男子英雄汉, 三边的女儿铁一般! 哥哥你永远不低头, 让我们用鲜血迎接明天!”

这对三边儿女经住了生死的严峻考验,结果端阳血染黄沙,杨红志后来在我

军反攻中获救。

第三部《玉门儿女出征记》

长诗第三部写建国后踏上社会主义建设新征途的杨红志。在石油工业建设中,他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又有了新的表现。身为钻井队支部书记,他处处尊重工人师傅,如饥似渴地学习技术,能够吃苦耐劳。

“红志到矿上快一年, 没有在宿舍里住过几夜,

左手残废右手干, 一只手握钢把如钢似铁。

发生了井喷事故,他一马当先,像青少年时期一样的勇猛无畏。最终他率领玉门儿女奔赴新的油田——柴达木盆地。并且和端阳的表妹结成了眷属。杨高在新中国的文学画廊中,是个感人至深的革命者的艺术形象:他身残志坚,斗志昂扬,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杨高传》艺术特色:

一、情节生动曲折而符合生活逻辑,富有传奇性。

杨高于端阳日参军,又一个端阳日遇险和脱难;杨高养伤逢小端阳;杨高复员回家,与端阳在路上错过;端阳在端阳日就义??这些带有偶然性的事件,使故事波澜起伏,多方面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二、铺叙流利,善于剪裁。说唱文学长于叙事,情节贯穿,首尾相应,人物的动作性强。长诗《杨高传》吸收了这一技法,情节波澜叠起,但脉络清晰,又避免了传统说唱文学叙述过于琐细的毛病,做到浓淡相间,长短自如。写杨高抗战八年的战斗经历,只用传说带过,侧面交代。第二部的结构更为紧凑。如写杨高与端阳几次错过机会不得会见的场面,铺排陈述,而一旦团圆,却只写二人互相用带笑的眼睛交流无声的语言,简洁、含蓄地表现了两个人的深情,足见诗人剪裁的工夫。

三、易懂易唱,富于诗意。长诗的语言既口语化,“老妪能解”,又琅琅上口,音乐性很强。诗人自始至终以民间文学中说唱人的身份讲述故事,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主观感情表现得特别强烈。如杨高复员归来的一段景色描写,色彩鲜明,诗意盎然:

平平的黄沙似海浪, 绿油油的草滩雪白的羊, 蓝蓝的天上飘白云, 大路上谁把小曲唱。

这里,蓝天、白云、沙原、陕北风光历历在目,主人公的欢快心情也跃然纸上。诗里没有华美的辞藻,也不追求语言的奇巧,这是《杨高传》也是诗人全部诗作的独特风格。

长诗不足之处是有些地方情节结构平淡松散,不及《王贵与李香香》洗炼和谐,带有以盲目蛮干代替科学生产的错误观点,但《杨高传》人物形象丰满,思想意境开阔,时代色彩鲜明,历史画面广阔、结构的宏大,则是前者所不能比拟的。

七、创作特点:

(一)素材特点:坚持大众化的写作路线并取得突出效果。其诗大都来自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来自于他们的思想感情。

“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以抒情短诗《这儿永远是春天》为例:

用不着踏破铁鞋跑向天边 天涯海角就在你的眼前 再不要忧心春要离开人间 这儿一年四季都是春天 春风常年吹拂大地 山野间无处不是万紫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