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活动“小棒”操作有效性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浅谈低年级数学活动“小棒”操作有效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5a761a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d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低年级数学活动“小棒”操作有效性

作者:项仲萍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年第24期

摘 要:动手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年龄认知特征,能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的直观支撑,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渡,较快地理解数学含义,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低年龄段;数学活动;学具“小棒”;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79-1 一、明要求,知规范,突出小棒操作“序”的引导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数学学习中常常需要借助具体形象完成思维过程,其间还经常伴有一定的直观动作思维,因而动手操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愈加受到青睐,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见识少、知识面窄、操作能力弱等特点,所以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常用的示范操作形式有三种:教师亲自示范、多媒体模拟操作示范和学生示范。教师利用学具亲自示范,简单又可操作,是运用最广泛最实用的示范。比如,一年级学习《分与合》时,为了让学生能在有序地操作中得出数的组成并有序地记忆,我在教学5的组成进行了示范操作:先有意识地摆好一行5个小棒,再每次从左边移动一个小棒到右边,相应地得到5的一组分解,让学生体会怎样分比较方便、清楚。到教学6的组成时,边示范边让学生同时操作,每次启发学生得出6的一组分解和两个表达式。在这样的示范、模仿中,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数的组成可以有序地进行,有序地记忆。到学习7~10的组成时,只要讲明要求,学生就会独立有序地操作,获得相应的数的组成结果。

二、明确操作活动的目的性,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思维有目标,有操作

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抽象表象,从而自主建构新知,因而凡是数学课堂的操作必须有效地组织,做到合理、优化,笔者认为要重视活动纪律的组织、操作方法的指导、活动结果的展示等。

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喜欢的图形,然后提出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学生算算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刚刚摆的图形用加法来表示。结果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3+3+3+4+4+4;4+4+4+3+3+5;3+3+3+3+3;5+5+5+5+5;3+4+5+3+3;……从反馈的情况看,有些学生在操作中摆的不是同一种图形,这可能是老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这些同学没听清楚或是没等老师说完就急着开始先摆了。通过这些加法算式去探寻乘法的意义,恐怕也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