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文献综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文献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55467f559eef8c75ebfb324

经济活动;2)政府会计改革的推动因素。主要介绍了由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出现使得传统的预算管理机制受到了挑战,公众对政府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由传统的投入过程控制理念转向更为关注产出结果;3)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作者指出了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政府会计目标定位不准;现行政府会计核算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动;收付实现制不能反映并提供政府部门当期财政支出的真实状况;政府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透明度不高;4)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具体措施。改进预算会计系统;建立政府管理会计系统;建立政府财务会计系统。

25.《浅析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本文主要从政府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现今我国的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在措施方面,作者指出政府财政工作应进一步规范化、公开、透明。同时应结合市场经济体制,使得相关资源配置得到发挥。

26.《中国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文章从问题和建议两方面入手展开了研究。针对中国政府会计的现状,作者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缺乏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2)会计目标单一,会计科目过于简单。3)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弊端凸显。4)财务报告系统存在明显的缺陷。接着作者提出了关于推进中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路与设想:1)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会计体系。2)建立健全中国政府会计法律体系。3)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4)建立新型的中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5)建立健全中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6)大力培养中国政府会计改革人才。

27.《政府特许经营项目会计初探 简论政府会计改革》本文以特许经营项目为

例子,通过对政府特许经营项目以及其经典融资模式BOT的分析,参照了一些国家政府会计的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对以BOT为融资模式的政府特许经营项目的会计核算做出分析。

28.《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本文作者长期从事财务会计研

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在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的必要性,随后提出了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完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现实途径的观点,接着阐述了权责发生制在政府固定资产核算、政府负债核算、政府财政收支核算、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的运用,最后对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我国政府会计

第 7 页

改革提出了展望。

29.《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本文作者首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大胆地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方向,并说明我们应该立足国情,与国际通常做法接轨,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合并。最后作者叙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现状。

30.《预算会计向政府会计改革的准备工作》本文作者长期从事财务研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预算会计向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随后提出了预算会计要向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是因为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着诸如财务会计体系结构不够严谨,财务报告体系有明显缺陷,缺乏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等等的弊端,接着就推出了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预算会计向政府会计改革的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

31.《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战略框架研究》作者首先说明了现阶段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性,随后从改革目标、路径的选择,理念创新,体系构建与技术变革等方面勾勒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战略框架。

32.《政府债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研究》文章从政府会计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了政府会计改革的必然性,随后说明了政府债务确认、计量和记录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解决这一对策的研究。最后又阐述了政府债务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研究,目的在于能够提出更为全面的政府债务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思。

33.《中国政府会计改革模式的选择》文章首先对现行预算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构建中国政府会计体系需把握的原则,阐述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会计技术的选择和实施策略,详细分析了理想方案和现实方案的设计。

34.《基于防范财政风险视角的政府会计改革探讨》本文由政府的财政风险及其核算入手,结合了政府的财政结构,讨论了政府会计在防范风险中的功能,从反映和监督两大功能展开,并且结合了中国政府现行制度下政府预算会计的确认与报告。提出了政府现行预算会计对政府债务上的处理缺陷:1)政府会计基础不能满足政府负债信息质量要求;2)政府负债类会计科目设置不能满足政府债务分类管理的需求;3)府财务报表体系尚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全部的财政风险并且提出了建议:循序渐进地引入应计制会计基础;构建系统全面反映政府财务信息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完善政府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标准;完善政府负债类的会计科目体系;在政府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政府或有负债信息;建立一套层次分明的政府会计规范。

第 8 页

35.《受托责任观下的政府会计目标改革研究》本文先从会计目标的讨论出发,对比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从政府的资源性质,财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化程度,政治体制,法律与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出发提出了改革的方向:1)要扩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2)要明确使用者的信息需求;3)明确政府提供会计信息的作用。

36.《分析政府会计核算及发展趋势》一文针对我国政府会计核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国际政府会计核算的改革模式和改革经验的借鉴,探索适合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方向,从而浅析中国政府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深度和范围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其引进进程分为渐进式引入型和全面引入型两种类型。作者认为根据中国国情,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最佳方式是分步推进式。

37.《政府收支分类及其对会计核算影响的研究》作者通过对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内容、特点以及意义等方面的阐述深刻地说明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然后作者又对比改革前后收入支出方面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影响。

38.《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从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管理改革、国际环境等方面说明了我国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现行政府会计的不足:1)忽视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外部需求者;2)财务报告体系不完整,报告内容不能满足要求;3)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在借鉴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提出了建议。

39.《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因及会计目标定位研究》作者通过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因进行分析后,对我国政府会计目标予以界定。1)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因分析:经济转轨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的增大;国际社会对政府会计信息范围和透明度的要求。2)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定位:适应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满足预算管理需要;满足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财政透明度;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责任,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40.《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的文献述评》本文从政府会计的现状分析入手,表明现有的政府会计体系难以适应我国政府经济的发展,政府会计改革成为必然。文章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深入探析了政府会计改革的可能路径选择。其中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提出成为政府会计改革的理论出发点,同时对环境制度和政府审计的研究也为改革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新的视角。

第 9 页

41.《浅议政府会计改革路径》文章指出了现今的政府会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政府会计目标单一、政府会计体系不完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等。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政府会计改革需要拓展政府会计目标,渐进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和构建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来促进政府会计的改革。

42.《浅议政府会计核算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就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展开了论述。文章从我国政府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入手,进而对收付实现制的优劣展开了研究。作者认为收付实现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弊端:1)无法全面和真实的反映政府财务信息;2)政府会计受托责任的评价受到不良影响;3)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政府绩效管理水平低。针对收付实现制的缺陷,作者结合国际政府会计核算的改革模式和改革经验,提出应由收付实现制逐渐改为权责发生制。并且根据中国国情,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最佳方式是分布推进式。

43.《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对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提出建议。1)明确我国政府会计目标;2)科学界定我国政府单位的范围;3)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4)整合建立我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5)建立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6)实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44.《中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在何方?》本文从政府会计改革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方案。作者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了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针对国内环境,作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我国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1)统一、健全的政府会计体系的缺乏;2)单一的会计目标;3)难以避免收付实现制的弊端;4)财务报告系统的缺陷;5)监管层面不规范、不合理。接着作者提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路线,由上至下的控制措施,政府会计制度的管理和财务报告系统的升级。

45.《我国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作者从唯物史观出发,提出我国的预算会计大致相当于西方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的界定应该纠正传统经典定义形成的误导两个观点并进行论证,随后追溯我国政府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历程,明确我国近期新一轮引入会计改革重点是优化资产的管理,如将基建会计纳入“大账”,使资产信息更完整;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如实反映资产价值;扩大资产核算的范围,资产信息更加全面等。

第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