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分论点的设置训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议论文的分论点的设置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bab66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f

《议论文的分论点的设置训练》导学案

【复习目标】

掌握写作议论文分论点设置的方法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导入学习】高考要求 面对议论文,考生多不会“分解”与“剖析”,尤其是不会设置分论点和安排分论点,以致文章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如果能巧妙地设置一些分论点,并很好地安排它们,那么,不仅可以使论证结构更清晰,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使说理更丰实、更深入。本训练试图教你一些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安排技巧。 【自主学习】经典试题 (2015·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佳作展示 致质疑者们的一封信 江西考生

亲爱的质疑者们:

你们好!

小陈举报父亲的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也引发了一些疑问。质疑的内容无非是老陈是小陈的父亲,小陈是否应该举报父亲。我以为小陈是勇于揭发错误的人,从各角度来说,这种举动是正确的。

首先,举报是在各种方法尝试后的无奈之举。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不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而举报是在这之后最有效的方法。

同时,举报也是对父亲安全的考虑,或许举报后的处罚使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但保障了安全则是对以后不用遭受更大利益损害的保障。小陈的举报通过深思熟虑,是为了父亲的安全,并没有什么可质疑的。

或许还有人会说,就算父亲做错了也不应该举报,那是不孝。请问什么是孝?

敬爱、孝顺父母长辈是孝。父母做错事不揭开那叫愚孝。时代在进步,早已不是那个“三纲五常”的时代了,只有将长辈的错误指出,纠正回来,才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这样当我们老去时,和谐、信任的社会美德便会广泛传播,而不会导致摔倒无人敢扶的事情了。

孝可为而愚孝不可为,在面对这种事时,我们更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曲直,而不是让愚孝蒙蔽了双眼。

再者,面对父亲的违反规则,小陈勇敢地指出错误,是对社会规则的尊重。社会因规则而秩序井然,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尊重规则,规则才能行使其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

苏格拉底受公民审判判处死刑,明明可以越狱却为了维护规则而凛然赴死。尊重遵守社会规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做到的,小陈的举报无疑是做到这一点的体现。她的做法值得称赞,而

不应遭到质疑。

小陈举报父亲已然需要莫大的勇气,何不放下一己偏见,为她的勇气、坚持原则而称赞呢? 当然,仅凭一己之言无法说动所有的质疑者们。东方诗人从点滴之中体悟哲理,西方诗人从一片叶一粒沙中观察世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罢了。然而是非曲直、黑白分明,对的与错的中仍有灰色领域,举报父亲是对错误的勇敢指正,质疑者们也无需再质疑。

祝好!

明华

2015年6月7日

点评:这篇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是角度新颖。考场上多数考生选择以“小陈”“老陈”为写作对象,而此文能选定“质疑者们”作为写作对象,从这个对象的角度来写,比较特别,也有新意,可谓独辟蹊径。

二是因巧设分论点而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全文对“小陈勇于揭发错误就是正确的”作了“理”“孝”“法”几个方面的论述,用三个分论点支撑中心论点:一是“对父亲安全的考虑”“在各种方法尝试后的无奈之举”;二是指出父母做的错事才是真正的孝;

三是“面对父亲的违反规则,小陈勇敢地指出错误,是对社会规则的尊重”。在层层递进中缘事析理,不断开阔视野,加强论证力量,真正全面而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真正达到了“致信”的目的。

三是论证有力。写给质疑者就是要说服质疑者,作者在具体论述时,能够运用严密的语言,紧扣材料和写作中心,集中而有力地进行分析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使说服力大增。

【合作学习】

一、设置分论点的3种方式

(一)并列式设置

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

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典例1】 《谈骨气》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骨气”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分论点②: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分论点③: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典例2】 2014年江苏卷优秀作文《青春永不朽》的中心论点:青春永不朽。(“青春”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③: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作为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是中心论点,是在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凡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反之异。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也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

【典例】 2014年江西卷作文《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中心论点: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

1

推广,任重而道远。 分论点②:人生需要阅读, _

分论点①: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硬件缺乏。 分论点③: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百味瓶”, _ 分论点②: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教育方式“穿新鞋走老路”。 2.请在横线处填上分论点。 分论点③: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唯分数至上的高考指挥棒在作祟。 中心论点:一个人要“慎独”。 (二)递进式设置 分论点①:“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是什这种方法,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么) 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样。是前面三种方法的复式组合。当然,也可选择“是什分论点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一) 么——怎么样”或“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思路缜密,内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二) 丰富,但同时也会使文章招来“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分析不透彻”的责难。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三) 此,运用这种“复式组合法”架构文章时,必须严格遵守“内容有主次之别,处理有详略之异”分论点③: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慎独”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办) 的原则,并尽量保证在设置分论点的过程中体现这一原则。 3.请以“自知者明”为中心论点,采用对比式设置的方法写出其分论点。

【典例1】 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 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主)

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 件。(怎么样)(次) 二、整篇训练

【典例2】 中心论点:争先当奋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论点①: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是什么)(次) 人生就是一局棋。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但是常忙中出错;有的人下棋,因最初顾虑太分论点②: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怎么办一)(主) 多,弄得后来捉襟见肘;有的人下棋,不走到最后关头,绝不认输;有的人下棋,稍见情势不分论点③: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怎么办二)(主) 妙,就弃子投降。如果你不懂得计划未来,必定是个很差的棋手;如果你没有参谋,必定是个孤(三)对比式设置 单的棋手;如果你因为输不起,不敢入局,必定是个最傻的棋手。 这种方法就是把中心论点分成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典例】 中心论点:进和退之间,往往涵盖着中国人处世的尺度。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论点①:进勇,退智。 我来拟分论点: a.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进是大勇。 b.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退是大智。 分论点②: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 c.进无度,是愚蠢。 d.退无度,是懦弱。 二、设置分论点应注意的3个问题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扣得住(扣住中心,扣住题目)——分而不离。 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道:“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并且强2.分得开(多角度、多方面)——分而“多彩”。 调:“这是《潜伏》里的台词,用来指导炒股真合适。我一直属于占领者,可悲啊!”看着他的3.排得顺(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等)——分而有序。 文字,我想,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如此。 三、分论点在文中的安排技巧4法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文章。 2.分论点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我的写作提纲: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多指并列式分解)。 题目:

4.分论点的表述要把中心论点或标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嵌入其中,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中心论点:

分论点1: 【应用学习】

分论点2: 一、针对训练

分论点3: 1.请在横线处填上分论点。

所用例证: 中心论点:人生需要阅读。

论证方法: 分论点①: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东方缓升的启明星,启蒙我们愚昧的思想。

2

《议论文的分论点的设置训练》导学案(答案)

一、针对训练

1.分论点②:(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打开房门的钥匙,打开我们丰富的知识宝库。 分论点③:(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百味瓶”,)培养我们丰富的情感。

2.分论点②:“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慎独”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慎独”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分论点③:关键要在“隐”“微”上下功夫。

3.(示例)分论点①:(反面)过高估价自己,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就会停滞不前;过低估价自己,妄自菲薄,畏首畏尾,就会故步自封。

分论点②:(正面)正确估价自己,见己之长,明己之短,才能找准位置,成就人生。 二、整篇训练

(1)写作指导:这则以棋喻人生的材料,意在引导我们思考人生问题,立意角度很多: 从“忙中出错”看:深思熟虑很重要,效率不光看速度。 从“顾虑太多”看:时间分配要科学,通盘考虑才是真。 从“认输态度”看:态度决定高度,坚持才能成功。 从“计划未来”看:目光需长远,步骤需清晰。 从“参谋”看: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大。 从“不敢入局”看:无勇者无功,参与才有希望。 (2)【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所给材料的内容是审题的第一要务。文字中有两对关键词格外引人注目,一对是“撤退”与“成功”,一对是“占领”与“失败”,材料也有明显的倾向性,应该以此为契机,紧紧抓住这两对关键词,以此作为思考的切入点,着力写对“撤退”与“成功”或“占领”与“失败”的感悟,也可以就两方面辩证地写它们的关系,这都切合题意。如果只是抓住“成功”和“失败”来写不符合要求,属于偏离题意。

较好命题和立意:退一步海阔天空;该放手时就放手;学会放弃;撤退是一种智慧;撤退是成功的桥梁;正确面对“进”与“退”;以退为进,智莫大焉。但下面两个立意为偏题:一是论成功;二是成功与失败。

【范文1】 败乎?成也!

面对崎岖的地势,小河选择绕道而行,最终汇入大海;面对猛烈的暴风雨,小树选择弯腰回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面对春风的吹拂,蒲公英选择随风飘散,最终散播四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看似失败的,却是一种成功。

撤退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蔡铭超在拍得兔首和鼠首后,却公然拒绝付款。他撤退了,但他成功地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他成功地以行动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德国总理默克尔继勃兰特之后,再次代表他的祖国向全世界人民致歉,也许表面上看来,他的撤退是有辱国家的,但实际上,他成功地感动了世界,成功地让全世界尊重这个勇于面对历史的国家。可见,有时撤退并不一定是失败,它也会是另一种成功。

放弃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灭国后,放弃自己的尊严,卧薪尝胆,尝便辨病,过着连奴隶都不如的生活,最终,他成功地以三千越甲吞吴,复兴了越国。难道他的放弃不是一种成功吗?反观,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围后,因为放弃不了自己的尊严,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了。大丈夫本当能屈能伸,项羽的“保全尊严”难道就不是一种失败吗?可见,放弃并不一定是一种失败,它也会是另一种成功。

牺牲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感动中国的长江人梯事件中,长江大学3名大

3

学生为救2名落水儿童而牺牲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牺牲弘扬了无私的雷锋精神,宣扬了舍己救人的道德品质,为如今冷漠的社会打了一剂强心针。这不就是“死有重于泰山”的真实写照吗?奥巴马的86岁祖母莎拉·奥巴马,在贫困的肯尼亚生活了十年,资助和供养着数十个孩子,她牺牲了安稳舒适的生活,却赢得精神上的满足。在汶川大地震中,不知多少的人为救出被埋的四川人民,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陌生人而牺牲自己,是失败吗?他们是成功的,他们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可见,牺牲并不一定是一种失败,它也会是一种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不同的挫折和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坚持,有时放弃也是一条成功的途径。弯道超车,也未必不可。

简评:本文的主要亮点体现在:一是中心突出,主旨鲜明。无论是文章开篇的比喻、排比,还是主体部分的三段并列式论证,文章都紧紧围绕“有时撤退并不一定是失败,它也会是另一种成功”来分析。二是材料丰富,内容充实。蔡铭超、默克尔、勃兰特、越王勾践、西楚霸王、长江人梯事件、莎拉·奥巴马、汶川大地震等,素材立体感强,分析到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体现了作者理性思维的深刻性。

【范文2】 拿得起要放得下

“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材料中给我们如此深刻的教导,无非叫我们学会取与舍。有一句俗话说:“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是叫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索取,更要明白舍弃的高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担当得起国家重任,更明白舍弃的高贵,他舍去了生命,留下千古佳名。虎门前那瑟瑟冷风没有让林则徐退缩,他舍去了自己日后安定的生活,毅然地选择了虎门销烟,成为了民族大英雄。不曾忘记那位在距珠峰不远而毅然选择下山回家,他舍去了登顶珠峰的喜悦,留下了自己珍贵的生命。所以,舍去某些次要的东西,留下最珍贵的,往往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不要一味地索取,有些时候要懂得舍弃。商纣为了自己的喜好,只爱美人不爱江山,只懂得索取美人的温柔,不曾舍弃,以致遗臭万年。秦始皇为自己的权力而一味索取百姓的劳动成果,为权力而发起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不肯为天下而舍弃,以致秦朝只到二世就永无后世。

学会撤退,悬崖要立马,切勿因小而失大。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明白自己的理想,而选择放弃那小小委屈,宽容那个逼他穿胯下的人,奠定他日后将军生涯的品德。蔺相如舍去廉颇的无礼,舍弃与其冲撞而引起的不和,换来的是赵国的昌盛。而廉颇又何尝不是舍去了个人的得失,悬崖勒马,负荆请罪,促成了赵国的团结繁盛,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

舍去占领,学会严谨,切莫求胜心过盛。炒股行业最忌一味占领,将所有资产投入某一只股中,不顾其起落,至此,往往走向失败。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考场上对待某些难题专心致志,以致后头的易题没有时间做,导致以失败收场。其实,只要我们舍去占领这条难题,用严谨的心态对待,这样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生活也是如此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好比眼前利益;义,好比长远利益。生活犹如一场场战役,舍弃眼前叫做“生”的城池,而选择“义”的功勋,这场战役你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成功不在于占领,而在于在适当时候懂得如何撤退。正所谓“留得青山在,哪怕无柴烧”,只有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才是大丈夫。

简评:新材料作文最忌脱离材料,“洋洋洒洒”地议论一气。本文则明确提及材料的核心“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随后立即将俗话“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转换成自己的观点“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索取,更要明白舍弃的高贵”,既点明中心,又照应了标题,更深化了自己的看法,有意无意之间就加深了读者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