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国际经济学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b0656a0b4c2e3f56276309

结论:

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货币扩张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2、财政政策分析 结论:

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本可完全流动时,财政扩张不能影响利率,但是会带来国民收入较大幅度(与封闭条件下相比)的提高。也就是说,此时的财政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第三节 浮动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下,我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分析方法有变化,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经济的主要调整机制不是由国际收支不平衡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而是由国际收支不平衡引起的汇率调整。

第二,我们假定汇率贬值能改善经常帐户收支、提高国民收入(这就要求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而且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这就是说,汇率贬值能使BP曲线和IS曲线右移。

一、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政策 结论:

在浮动汇率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本国货币贬值、收入上升,对利率无影响。可见,此时的货币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二、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 结论:

在浮动汇率下,当资本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引起本国货币升值,对利率、收入均不能产生影响。

可见,此时的财政政策是完全无效的。 三、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争

第四节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1、一个主要理由是为了稳定汇率。

2、其他一些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之一是避免“以邻为壑”的政策出现。 3、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好处。 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内容 1、货币政策协调 2、财政政策协调 3、汇率政策协调

三、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组织形式

1、信息交换(information exchange) 2、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

3、避免共享目标变量的冲突(avoiding conflicts over shared targets) 4、合作确定中介目标(cooperation intermediate targeting) 5、部分协调(partial coordination) 6、全面协调(full coordination)

第十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国际货币体系,通常是指对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进行调节的各种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一种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各国在政治上是独立的,而在经济和金融上却是相互依赖的,这就需要一种货币体系来协调各个独立国家的经济活动。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欧元的诞生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欧元的产生;难点是特里芬难题。

第一节 国际金本位体系

一、金币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是以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 1、自由输出入 2、自由铸造 3、自由兑换

二、金块本位制下的自动调节 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

1、自动调节机制:“物价—现金流动机制” 2.国际金本位制的优缺点 三、金本位制的崩溃 四、制度评价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

2、实行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3、取消对经常帐户的管制,但对国际资本的流动进行限制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危机和崩溃 1、内外均衡及其实现机制 2、根本缺陷:特里芬难题 3、崩溃过程(略)

第三节 牙买加体系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一、牙买加货币体系 1、内容:

(1)汇率安排多样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扩大SDR的作用

(4)增加IMF对发展中国家资金融通的数量

2、特点:

(1)黄金非货币化 (2)储备货币多元化 (3)汇率制度多样化

二、牙买加体系下的内外均衡实现 1、牙买加体系下的内外均衡

2、牙买加体系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机制的特点 三、牙买加体系的运行情况

1、从整体上说情况比较令人满意。 2、本身不完善的地方

第四节 欧洲货币体系与欧元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

二、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1、欧洲货币单位

2、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3、稳定汇率机制

三、欧元和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三、学时分配 章 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绪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关税政策 其他国际贸易政策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 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世界贸易组织 章 目 学时分配 备 注 3学时 6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1.5学时 1.5学时 第十一章 国际收支 第十二章 外汇与汇率 第十三章 汇率决定理论 第十四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及政策 第十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复习串讲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6学时 3学时 3学时 1.本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

2.课堂讲授要突出原理,让学生从经济学角度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各项政策的依据与效果。

3.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理论政策的理解,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课后要阅读老师布置的参考文献,认真完成作业,一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开阔思路与视野,提高学习效果。

5.本课程有多媒体课件,可进行多媒体教学。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第六章关于生产要素流动的学习涉及资本要求的流动,重点是要素流动的福利效应分析,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详细介绍,由后续课程《国际经济合作》完成。第十章关于WTO部分主要从WTO协调各国贸易政策的角度学习,关于WTO的全面学习在后续课程《WTO概论》中进行。另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也是运用国际经济学知识解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后续课程。

六、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主要参考资料:

[1]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海闻等译校:《国际经济

学》(第五版,中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Dominick Salvatore 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3]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各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报刊杂志。

七、课程成绩考核

本课程为必修课,期末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考核依据日常考勤和平时作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