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优秀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94671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c

《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页例8,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正确运用小数乘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和整理信息,能根据实际问题和具体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将例题与相关习题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整数。

6.8×3<□ 2.78×3.96<□ 3.5×4.12>□ 7.1×3.08>□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交流:在方框里填的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思考的?

(3)小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将式子中的因数“放大”或“缩小”成近似的整数,再来思考会简单一些。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为运用小数乘法的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做适当的知识铺垫,为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奠定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二、教授新课,经历过程 (一)、情境对比,引发思考:

小丽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恐龙馆”玩,门票:成人票四十多元一人,儿童票二十多元一人。100元买门票够吗?

(1)设问:同学们觉得100元够买门票吗?

(2)追问:每张门票的具体价格多少钱都不知道,你们怎么就能作出判断呀? (3)小结: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不用精确计算,通过推理、估算就能够找出结果。 (板书课题: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小丽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恐龙馆”玩,门票:成人票三十多元一人,儿童票十多元一人。100元买门票够吗?

(1)设问:回想这一次的估算过程,和上题还一样吗? (2)追问:两次估算的不同点在哪里?

1

(3)小结: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把数据往大了估,有时把数据往小了估。那么什么情况下把数据往往大了估?什么情况下把数据往小了估?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绕开”具体数据,“逼迫”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来推断结果,体会估算解决问题时的演绎推理过程。

(二)、例题8

1.出示例题,呈现问题情境(PPT课件演示)。

2.理解题意,叙述题目内容。

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②引导学生根据图文叙事:妈妈去超市购物,买了2袋大米和一块肉,还想买一盒鸡蛋,看看剩下的钱够不够。

3.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①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学生汇报交流。

③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适时强调、突出相关的数学信息。(条件:①妈妈有100元钱;②每袋大米30.6元,买了2袋;③肉每千克26.5元,买了0.8千克。问题: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够买一盒20元的吗?)

4.引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和整理信息。

①题中有这么多的信息,这里的“30.6元”“26.5元”“10元”“20元”都是单价,这里的“2袋”“0.8千克”都是数量。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示、整理这些信息可以更容易让我们看清楚这些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教师归纳:当信息较多时,我们就需要对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并且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现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里,我们就需要将各种信息按不同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分别进行整理,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就很容易看清楚各种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用PPT课件出示表格。)

③学生用表格表示和整理各种信息。

2

大米 肉 鸡蛋 单价 数量 总价 ④学生交流、汇报表格里填写的各种信息。(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回答表格中的信息,并适时用PPT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解决问题的教学,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自觉地按照解决问题的思维步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由于本节课所探究问题信息量较多,在“阅读与理解”环节关注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能力──用表格的形式来表达和整理数学信息。 5.分析与解答 学生根据“自主活动要求”,尝试解决问题。 (1)预设一。 生:我是先算出买2袋大米和0.8 kg肉这两件物品的总价,算式是30.6×2+26.5×0.8=82.4(元);再算出剩下的钱100-82.4=17.6(元);因为17.6元比10元多,但比20元少,所以剩下的钱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但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引导评价: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很清楚,但是计算比较麻烦。在购物时,我们很少会进行精确的计算,只需要估算一下就可以了。 (2)预设二。 生:我是用估算解决的。1袋米不到31元,2袋米就不到62元;肉不到27元。如果买一盒10元的鸡蛋, 总共不超过62+27+10=99(元)。所以,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我是这样表示的: 3

大米:<31元 肉:<27元 大米:<31元 鸡蛋:10元 总价不超过:31+31+27+10=99(元) 教师追问:这种方法一定能判断出剩下的钱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 师生交流:这种方法是将大米和肉的价钱都适当地估大,估大以后所有物品的总价不超过99元,所以剩下的钱一定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3)预设三。 生:我也是用估算解决的。1袋米超过30元,2袋米就超过60元;1 kg肉超过25元,0.8 kg肉就超过25×0.8=20(元);如果买一盒20元的鸡蛋,总共就超过60+20+20=100(元)。所以,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我是这样表示的: 大米:>30元 肉:>20元 大米:>30元 鸡蛋:20元 总价就超过:30+30+20+20=100(元) 教师追问:这种方法一定能判断出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 师生交流:这种方法是将大米和肉的价钱都适当地估小,估小以后所有物品的总价超过100元,所以剩下的钱肯定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阅读与理解”环节对问题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因此本环节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主要关注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其一,这样的实际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比较简便?显然,在不需要知道准确计算结果的时候,采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比较简便,这是估算的价值所在。其二,题目中的数据怎样估比较合适?怎样利用估算的结果进行判断?这是两个有紧密联系的问题,是估算的核心,也是学生应用估算解决问题的难点。因此,在教学预设中,运用“追问”“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具体数据的大小范围进行判断,加深理解。 (三)回顾与反思 1.理一理、议一议。(教师用PPT课件出示问题。) (1)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问是通过把物品的钱数估大,发现估大后的总钱数不超过100元,判断出“够买”;第二问是通过把物品的钱数估小,发现估小后的总钱数已超过100元,判断出“不够买”。) (2)我们刚才解决的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只需要判断出钱数够不够,不需要进行准确计算。) (3)解决这样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解答更简便?(可以用估算解答,用估算解答更简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