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综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社会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88c3e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3

实提高广大网民的法律意识,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同时网民还需要用基本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对他人肆意进行攻击、诽谤、谩骂、曝他人隐私,应该尊重他人,做到文明上网、文明监督。

2.完善法律法规

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的社会生活,网络媒体使公众有了自己的舆论舞台,在

这个广阔的空间里,公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愿望,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所以,必须制定、完善法律法规,从而引导和适当地控制网络中的各种行为,在源头上保障网络监督的可靠性,给网络监督一个法律的支撑点。近些年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规范网络舆论的法规,但与千变万化的网络环境相比,这些法律显然不能解决现在出现的问题,必须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以使得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从而规范网络舆论监督。

Walter Lippmann在其《Public Opinion》中说,大众媒体所展

现的现实,其实正如我们在屋里通过窗子看到的外面的世界。新闻记者们给我们的,是一扇观察外部世界的窗子,而不是世界的全貌,因此,媒体不是全知全能的,总有视线范围外的环境不为新闻记者所知,也不为以媒体报道为最主要信息源的现代公众所知。尤其是在很多案子中,部分社会公众的诉求并不符合法律与审判自身的逻辑和运作。此外,媒体及记者的价值观、立场、成见、专业程度也会影响报道的客观性和平衡性。

然而,中国媒体和公众对司法案件的热情关注有着不同于他国的政治意义。在法官不能完全独立审判案件、司法腐败事件并不鲜见的当今中国,不少国人选择相信日渐步向市场化、更有广泛民意基础的媒体。在中国的现行政治体制下,司法与政治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尽管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越发重视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在制度框架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在现实操作中,复杂的人事、财政等政治、

经济背景使得一些重大的司法行为总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人们从政治视角来看待一些司法审判也就不足为奇。司法公正与否,关系到公众对执政党、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在权、钱、势不时能够影响司法公正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明显。

在当今中国,案件审判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事情,“法律问题政治化”的现象仍存在,大案要案的司法审判结果、案件当事人的命运,往往有可能成为民众观测政治、政策走向的风向标。公众舆论关注的不仅仅是案件本身,更是案件反映出来的立法、司法、社会机制、政治权力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公众希望舆论的监督不仅使一个个司法个案得到公正判决,实现社会正义,还能推动政治民主进步和社会进步。从这一角度来说,公众舆论积极介入司法案件,其实也就是积极介入中国的法治进程、政治改革进程。所以,虽然司法案件中的公众舆论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从广阔的社会背景来看,这些舆论在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的历史长河中必将划上不可磨灭的浓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