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读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列宁的读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751de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b

列宁的读书笔记

【篇一:列宁《论我国革命》读书笔记】

列宁《论我国革命》读书笔记 研1024班 1005041188

通过1922年12月1日,列宁的病情急剧恶化,右臂和右腿不能活动。他清楚的意识到病情的危险,决定把他认为的“最重要的”的想法和考虑口述出来。他以“完全拒绝治疗”的“最后通牒”迫使医生允许他口述。在这样的情况下,列宁从12月23日岛1923年3月2日一共口授八篇著作。其中《论我国革命》是在1923年1月17日口授的。

《论我国革命》这篇文章是一篇对孟什维克尼.苏汉诺夫《革命札记》一书错误观点的批判。在文章中,列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重新思索了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问题,论证了不发达国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夺取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在《论我国革命》这篇文章中,列宁主要说了三点内容。首先,就是他对于苏汉诺夫的错误观点的批判。他批判了国内的小资产阶级对于革命的曲解。文章中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出他们是些怯懦的改良主义者,惟恐离开资产阶级一步,更怕跟资产阶级决裂,同时又用满不在乎的空谈和大话来掩饰自己的怯懦。”列宁强烈的批判了这些人对于那种以“俄国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作为唯一的论据,来否定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人。

由于长期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能不能搞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严重争论的。他们认为俄国的农业强于工业,而工业的普及范围还很低,工人阶级力量还很薄弱。俄国在民主革命之后,必须“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有当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成熟起来”之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这些人认为,列宁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经济条件的分析,他们就认为经济落后是俄国缺乏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总的来说,就是按照他们的观点,一个国家必须要向西欧的经济发达国家那样,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了,工人无产阶级成了全人口的多数并且成熟起来了,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并且他们还认为,只有这样的看问题,才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些自命的马

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迂腐到了极点,在文章中,列宁旗帜鲜明的说到:“他们到目前为止只看到过资本主

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在西欧的发展这条固定道路。因此,他们不能想象到,这条道路只有作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作某些修正(从世界历史的总进程来看,这种修正是微不足道的),才能当作榜样。” 苏汉诺夫这些人并不真正的懂得了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列宁认为,苏汉诺夫他们在认识问题的时候,并不是讲究的从实际出发,而是公式化的考虑问题,这种方法在本质上就是错误的。

苏汉诺夫的观点在于“俄国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言外之意就是俄国没有客观的经济前提,不该搞十月革命,搞了,就是违反规律的,以此来反对已经胜利了的无产阶级革命。 然后列宁反驳了这一观点正面的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和特殊性。俄国的十月革命是“和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相联系的革命”,因此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特殊性。但是这些特殊性符合世界发展的总路线,又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而且列宁断言这些特殊性到了东方国家又会产生某些局部的新东西。这就是说,俄国革命体现出的新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而一般性又在特殊性之中。因此,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革命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从这个观点看,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完全合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我们知道在在革命前俄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在这样的一个国家怎样发展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说过,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但是,“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国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由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这种情况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就表现得更加明显。正因为如此,仅仅根据某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去分析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已经不够了。“因为个别国家和个别民族的经济已经不是独立自在的单位,已经变成所谓世界经济的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因为整个体系已经成熟到发生革命的程度,这个体系中存在着工业不够发达的国家并不能成为革命的不可克服的障碍”。也正因为如此,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使得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有

可能突破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当时的俄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

文中,列宁尖锐地指出:“既然特殊的环境把俄国卷入了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使俄国有条件实现象马克思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在1856年谈到普鲁士时曾作为一种可

能的前途提出来的‘农民战争’同工人运动的联合,那该怎么办

呢?”“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那又该怎么办呢?”列宁的意思是很清楚的:“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制度,以便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发展文明;而不应当坐失历史机遇,照走西欧国家的固定道路,去容忍已经把工农群众逼入绝境的资本主义制度,待到俄国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之后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就说明了列宁认为俄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它应当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这个一般规律和总的路线没有也不会改变。俄国所改变的,只是它的发展顺序而已。俄国不像西欧国家那样,首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使生产力充分发展起来、使社会文化水平提高起来,而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抓住历史机遇,发动社会主义革命,而后利用这个革命所创造的条件,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使生产力充分发展起来、使社会文化水平提高起来,从而使社会主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

总总之上的列宁的观点都是表明,要善于抓住革命的有利时机,首先夺取政权。于此同时,并不否认客观经济前提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列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也贯彻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的时期,他及时的提出了把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内部管理和发展生产上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这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导俄国建设的又一次的理论突破。

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一文中所阐明的观点,对于正确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有帮助的。

近代以来,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对于中国来说,像西欧国家那样,首先使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达起来,而后再进一步考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列强决不容许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这样会丧失它们在中国

的殖民主义利益,并在国际上增加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中国共产党只能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创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而后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仍然有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即究竟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将要结束的时候,1952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

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到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政策,30年的历史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在列宁《论我国革命》一文中阐明的思想,对于我们坚定对中国社会主义选择的正确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全面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都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 总结《论我国革命》这篇文章,从开篇到结尾都谈到苏汉诺夫们的阶级特性和思想特点。这些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改良主义者怯懦地惟恐离开资产阶级一步,更怕跟资产阶级决裂,认为资产阶级关系是不可逾越的极限。他们只看到过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在西欧的发展这条固定道路,对社会革命格格不入,视为畏途。列宁通过种种辩论,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彻底的反驳了他们的教条化观点。 在列宁看来,世界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这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于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可以先夺取政权再进行国家建设,俄国如此,中国也是如此。列宁用毕生的理论和实践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要与时俱进。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是有深远影响和开创意义的。

【篇二:列宁《论粮食税》读书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业

班级:科学社会主义5班(研1015班) 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学号:1008080745

列宁《论粮食税》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