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六章 课 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教育学-第六章 课 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32428302d276a200292e06

26、综合课程的缺点是( )

A 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 导致浅层次的学习 C 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 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27、隐形课程具有( )的特点

A 计划性 B 内隐性 C 随机性 D 不确定性 28、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

A 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维性 B 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 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 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29、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 )

A 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 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 C 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 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 30、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 ) A 教师 B 学生 C 学生家长 D社区代表 31、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 )

A 课程的开放无度 B 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 C 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 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32、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 )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重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33、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 )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往往是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C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D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 E课程内容强调以间接经验为主 34、当课程被认为是活动时,其特点在于( )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B强调以活动方式开展课程教育教学活动

C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D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

E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 35、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 ) A思维领域 B身心发长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动作技能领域

36、在国内外,如下观点比较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的是( ) A课程是标准 B课程是教育教学本身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经验 E课程是知识

37、课程的一般结构在今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趋向与统一 B趋向与多元化 C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D保持原有的基本结构 E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38、根据国内外有关经验,建立在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每一个单元中,至少必须包括以下几部分( ) A练习题 B主题 C任务 D评价标准 E大学大纲

39、制定自主性探索学习的评价标准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 A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B评价标准应当突出重点 C评价标准应该量化 D评价标准应该有唯一的标准 E评价标准应当有一定的弹性

40、能否选择好学习经验,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实验。泰勤为学习经验的提出和选择指定了几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

A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 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放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41、泰勤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评价程序共有以下几个步骤( ) A确立评价目标 B确定评价情境 C设计评价手段 D利用评价结果 E采取果断措施 三、判断题

1、在学校教育中,学校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

2、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提法更具有时代性。( )

3、教科书和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科书是教材的一种形式。( ) 4、在教育实践中,潜在课程的具体形式并不存在。( )

5、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 )

6、综合实践课程既体现了学科课程的优点,也体现了活动课程的优点。( ) 7、在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中,教师的主观因素不会影响评价效果。( )

8、质性评价很难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应用,因为质性评价方法是对学生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不能量化。( )

9、多主体参与评价可以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 )

10、课程改革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外部人员参与与否并不会影响改革效果。( ) 11、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

12、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著名论争,结果是主要以人文科学为基础和内容的课程大规模地发展。( )

13、课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相对独立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出现和成熟。( )

14、“三育”是体、美、劳。( )

15、课程结构就是: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 ) 16、当课程被认为是知识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 17、就国内情况看,人们普遍接受的主要还是课程是知识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从课程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则更为合理一些,更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 ) 18、完整的课程理论,应当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 )

19、哲学对课程的影响大概有两个层次:一是哲学本位论的层次,二是方法论层次。( ) 20、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学生的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 21、关于课程目标的垂直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根据布卢姆的思想,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三个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

22、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合为特征的,中西莫不如此。( )

2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典型的科学主义的课程观。( )

24、从产生上,科学主义课程的产生要晚于人文主义课程,而且是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封建神学的批判和否定,才有了近代科学的科学课程。( )

25、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形式教育论,偏重知识的是实质教育论。( ) 26、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周安排和课时分配。( ) 27、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就是拓展型课程。( )

28、学校情境中只有以无意方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才是隐性课程。( ) 29、对于学校课程编制思想,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是核心课程。( ) 30、综合课程论已经成为世界上广为流行,占优势的课程论。( )

31、课程计划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 ) 32、综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 )

33、从1999年开始,我国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开发体制。( ) 34、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课程研究比教学研究更为重要。( ) 3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泰勒。( ) 36、“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

37、课程实施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

38、广义的课程就是指某一学科。( )

39、课程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但是不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 40、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

4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其中,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基本部分构成。( )

42、课程目标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

43、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

4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

45、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大。( ) 46、从课程的任务来看,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

47、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体现了研究型的课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