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六章 课 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教育学-第六章 课 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432428302d276a200292e06

第六章 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 杜威 B 斯塔弗尔比姆 C 泰勒 D 斐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 课程任务 B 课程制定者 C 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总和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 知识 B 能力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 泰勒 B 罗杰斯 C 布鲁姆 D 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 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 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 知识—经验—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 A 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计划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 泰勒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柏拉图 B 毕达哥拉斯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 A 杜威原理 B 泰勒原理 C 斯宾塞原理 D 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 课程标准 B 课程计划 C 教材 D 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

A 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 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 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 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 A.课程目标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 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

21、下列哪个国家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 )

A 德国 B 美国 C 加拿大 D 英国

22、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国定制,一直持续到( )。 A 20世纪70年代末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末21世纪初

23、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 )。 A 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 B 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C 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D 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经验法

24、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这种课程观是( )。

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生活本身 25、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亚里士多德

26、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以极大的魅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27、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 )的观点。 A 人文主义课程观 B 科学主义课程观 C 知识本位课程观 D 能力本位课程观

28、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布卢姆 29、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

A社会 B设计者 C社会、知识和儿童 D政治、经济和文化 30、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 ) 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

31、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 )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 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 32、课程目标的依据是( )

A对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 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 D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 33、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目标的首要作用的代表及评价模式是( ) A泰勒目标评价模型 B斯里克里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CIPP评价模式 34、发现法的倡导者是( )

A布鲁纳 B布卢姆 C瓦根舍因 D卢扎诺夫

35、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泰勒 D赫尔巴特 36、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 ) A宏观结构 B微观结构 C抽象结构 D具体结构

37、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 )

A教材的编写方式 B教师的教学方式 C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式 D学生的学习方式 38、1944年出版的( )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著作。 A博比特的《课程》 B查斯特的《课程编制》

C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3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注意课程理论

4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41、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 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4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44、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 ) A 科目 B 知识 C 跑道 D 讲授

45、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 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C 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 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46、课程开发或设计的起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