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3807175eff9aef8951e062f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20分) 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

A.“教育学的雏形”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D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蔡元培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3.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A

A.殷周时代 B.秦代 C.汉代 D.宋代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D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D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6.小学生的思维 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7.“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C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B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9.人l3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13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B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l3结构 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10.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

A. 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师素质现代化 11.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B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 / 28

12.我国正在进行的五四制实验开始于— A —年。 A.1981 B.1989 C.1991 D.1994 13.“明人伦”是我国 B 的学校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国民党统治时期

14.“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 C —的观点。

A.布鲁纳 B.克伯屈 C.赞科夫 D.怀特海 15.我国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 C A.田径 B.乒乓球 C.武术 D.游泳 16.现代教学的技术是教学的 B

A.主要手段 B.辅助手段 C.中心手段 D.内在手段

17.学生王明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明同学守纪律应采用方法是 A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1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C

A.传授知识 B.开发智力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19.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B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

20.学生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 C 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科技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 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1 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21.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 B D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闲暇教育 D.家庭教育 E.业余教育 22.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A B C D

A.身体状态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23.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 D

A.社会性 B.生产性 C.实践性 D.意识性 E.科学性 24.政治有 A C D 几种表现形态。

A.管理 B.制度 C.活动 D.观念 E.组织 2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A B C D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26.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 B D E —的需要。

A.社会舆论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 C.个人意志 D.社会政治经济 E.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 / 28

27.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是 A C D

A.布鲁纳 B.怀特海 C.瓦?根舍因 D.赞科夫 E.克伯屈 28.我国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有 A D E

A.教科书 B.参考书 C.练习册 D.课程计划 E.教学大纲 29.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 A B C E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D.提早自立原则 E.无歧视原则 30.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 B C D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广泛性 C.活动上的自主性 D.形式上的多样性 E.方法上的趣味性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

3 / 28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1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5.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1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18.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1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_____、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22.教育_________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2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_________。

24.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_________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5.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_________权和公正评价权。 26._________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27;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学者是我国古代

4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