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人教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20年 人教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31e0625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5

D.前句句意:而想象中有云;意:想象。中句句意: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意:神情。后句句意: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意:意思。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句意为:遥望江南群山,白雪皑皑如浮云端,尤其令人喜爱故断句为: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尝,曾经;但,只是;归,回来。句意为:我春夏秋三季曾经在西湖游玩过,只是没有看到冬天的山景就回来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来分析。结合内容,从“琼枝玉干”中可知,把“雪”比作“琼枝玉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学的洁白美艳;从“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中可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雪景的苍茫浩大。 答案: (1)B

(2)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

(3)我春夏秋三季曾经在西湖游玩过,只是没有看到冬天的山景就回来了。 (4)比喻;洁白美艳;白描;苍茫浩大。

【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10.请根据以下信息,为文物《千里江山图》写一段介绍性文字,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名称:千里江山图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王希孟 材质:绢本 作品形式:长卷

作品内容: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美妙。 现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影响:古代山水画中少有的巨制,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是否得当、准确和连贯。

【解答】本题考查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作答时,应先介绍《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然后介绍其收藏于何处。接着介绍其形式和画作内容。最后介绍其在古代山水画中的地位。这些信息都可以在题目给出的材料中提炼得出。 答案: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由江河和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它是古代山水画中少有的巨制,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把要点:名称,作者,性质,现收藏地,内容介绍,影响或地位等,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即可。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确实有些东西是不可缺席的。 请以《 勇气 不可缺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这道半命题作文,能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不可缺席”由三个内容组成:对象、不可、缺席。“缺席”即在某个场合未出席,该到未到。这些场合比如聚会会议、上课等,该到而未到,表明不可或缺,由此可见这个对象很重要。“不可缺席”加了否定词“不可”,就更加强调该对象的重要性。那么联系日常生活,想想有哪些东西不可或缺呢?太多了,比如诚信、规则、关爱、亲情、健康、友谊、自律、智慧、理想、忠诚等。这些概念,有的目前缺失,有的对人生、社会、国家确实重要,可以写缺失的对象,呼唤这个对象的归来;可以写没有缺失的对象,强调这个对象对人生、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要先根据选材和立意,把空白处补写完整,比如“诚信不可缺席”“规则不可缺席”“亲情不可缺席”等。然后放开思路,可以构思记叙文,讲述自身或他人的经历,借助叙事揭示“诚信不可缺失”的主旨等:可以写记事抒情的散文,把一个个与主旨有关的人物经历、场面等描绘出来,篇末点明题旨;可以写议论文,以题目作为中心论点,然后借助大量的数据,摆事实讲道理,把论点论证透彻。 【解答】

勇气不可缺席

昨夜春雨一场,露水凝于叶尖,春色如画。

助跑,起跳……一套熟悉的动作舒展开来,我才发现自己没有跨越那根竹竿。由于昨夜的一场春雨,空气中充满了泥土芬芳的气息。我站在沙坑中,望着躺在沙子中的竹竿,心中泛起了一丝苦楚……

今天彭老师把原先练习的皮筋换成了竹竿,并且让我们一个个去试跳。见到这对于我来说比较高的竹竿,我有些退缩,但没有办法师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我数好步数:“一、二、三、四、五……”好,发力开始起跳,但不幸的是,起跳的幅度不够大,我连人带竿一起掉入了沙坑,尘土飞扬,竿子落地的声音也变得异常响亮,我听见有些男生说:“姿势都不正确,为什么是起跳腿后跨的……是因为她太矮了吗?”面对一些男生的冷嘲热讽,我顿时心中微凉。 风渐渐大了,操场周围的大树发生“沙沙沙”的声音,绿叶似乎挣扎了一番,才守在了大树上。

无奈,只得等待下一轮。彭老师毫不留情地加高了高度,我摇了摇头,呼吸着略带潮湿的空气,看着那根竹竿,心里独自思忖:跨过那根竹竿是什么滋味?我能不能尝尝那滋味? 终于,该来的还是要来的,又轮到我了。眼见我前面的同学一个个跨越了竹竿,我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心情,鼓足了劲向竹竿奔去。一步,两步,三步,竹竿越来越近了!四步,五步,将要起跳了。此时耳旁传来了同学们的加油声,我屏住呼吸,努力飞身上竿!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我才惊醒,发现自己已稳稳地落在了沙坑中。是,我很矮,但我不信矮的人就跳不过那根竹竿!阳光下,那根竹竿上的光泽因我而格外耀眼。 彭老师带头鼓起了掌,那掌声在春日的操场上异常动听。 春风微凉,嘴角上扬。

【点评】这篇文章,以一次体育课上的撑杆跳高为内容,表现了“勇气不可缺席”的主题。文章以小见大,取材学生生活的小事,反映的却是大道理,比较巧妙。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尤其是心理描写,很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理活动。环境描写和其他同学的语言描写等,从侧面烘托了气氛,使文章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