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2004-02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DD2004-02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2cfb23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0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DD 2004—02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总则包括前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基本术语、基本要求、设计书编制、调查内容与要求、调查工作技术方法、地质环境评价、报告书与图件编制及成果验收。 1.2 本总则原则上适用于比例尺1∶500000、1∶100000和1∶250000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

2 引用标准

GB 12329—90 岩溶地质术语 GB/T 14157—93 水文地质术语 GB/T 14498—93 工程地质术语 GB 50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T 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324—2001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Z/0017—91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DZ/T 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190—1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 比例尺1∶50000DZ/T 0061—93 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比例尺1∶10万~1∶20万)

ZB/D 14002—89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 SL 190—96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TB 10055—98 铁路工程地质黄土地区勘测规则

原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 省(自治区)地质灾害调查基本要求(比例尺1∶50万至100万)(试行),1992年

原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 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比例尺1∶50万)(试行),1996年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2000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2001年

2

地质调查标准汇编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勘查第二分册

3 基本术语

3.1 地质环境 geologic environment

人类自然环境的一部份,系指与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有相互影响的地质体及地质作用的总和。是一个动态系统,其与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系统,共同构成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体系。

3.2 环境地质 environmental geology

研究地质环境的学科范畴,为地质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目的是为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服务。

3.3 生态环境地质 ecologic environmental geology

为生态建设与保护服务的环境地质分支学科,专门研究地质环境与生物界生存、演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着重于前者对后者的不良影响。 3.4 环境地质问题 environmental geologic problems

指地质环境中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不利或潜在不利影响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和作用。如斜坡变形、地面沉降、水质污染等问题。 3.5 地质灾害 geologic hazards 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即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地质灾害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缓变性灾害,以较缓慢的作用过程对人类造成危害,如地面沉降等;另一类为突发性灾害,骤然发作成灾,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3.6 基本环境地质条件 basic environmental geologic conditions

指产生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基本环境地质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地质环境的基本要素,如地形地貌、构造、岩性、动力地质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等;另一方面是影响自然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包括其方式、规模与强度等。 3.7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eologic survey

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以一定比例尺的环境地质测绘填图为主要方式,对构成区内地质环境的基本环境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评价,为区域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地质环境依据。 3.8 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geologic survey

指调查内容与应用对象都是综合性的环境地质调查,即在调查内容上包括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在应用对象方面为各种开发建设服务。

3.9 专题性环境地质调查 monographic environmental geologic survey

专门针对某一种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灾害和为了某一种专门目的或用途进行的环境地质调查。

4 基本要求

4.1 目的与任务

4.1.2 目的:查明工作区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评价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

4.1.3 任务:查明工作区环境地质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针对有关工程开发和环境建设做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提出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环境地质依据。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 2004—02)

3

4.2 调查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和专题性环境地质调查。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全面调查区内所有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为各种常见的区域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按本总则开展工作。以某种开发建设为主要服务对象时,或在综合性调查中某项问题具有突出重要性时,应开展专题性环境地质调查(如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和地面沉降环境地质调查等)。其技术要求可在总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或专门制定。

4.3 工作区范围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和实际需要确定。可按国际图幅、自然单元、行政区划或经济开发区、工程建设区、环境保护区等确定范围。

4.4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应从地区性常见问题和工程性专有问题两方面考虑确定。

4.5 环境地质调查方法,以野外调查为重点,遵循传统地质调查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4.6 调查工作精度,按网点工作量控制,应以查明主要问题为原则,工作量不必平均使用。

4.7 调查工作中应加强综合研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研究专题,提高研究水平。研究工作中应注重资料的二次开发与利用。

4.8 环境地质调查必须针对相关用途进行地质环境评价。 4.9 空间数据库建设按《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数字化技术要求》执行。 4.10 环境地质调查成果应用文字报告(纸介质)成果和数字成果(数据库)两种形式提交。

5 设计书编制

5.1 根据项目任务书,明确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与要求,按工作区地质环境特点,系统搜集环境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情况、社会经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防治要求等资料,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前的调查研究或必要的野外踏勘工作,作为编制设计的依据。

5.2 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重点调查地区和重点调查问题或灾害种类,合理部署工作。

5.3 设计书必须做到目的任务明确,依据充分,工作部署合理,方法先进,技术路线可行,措施有力,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所附图表清晰齐全。

5.4 设计书必须做到任务明确,依据充分,各项工作部署合理、技术方法先进可行、措施有力,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所附图表清晰齐全。设计书编写提纲及附图要求,详见附录B

5.5 设计书一经审查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应按照设计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施工。若工作中出现与当时设计不尽符合情况时,项目承担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并将调整意见报设计审批单位批准。

6 调查内容与要求

6.1 环境地质条件调查 6.1.1 气象与水文调查

(1)了解工作区降水、蒸发等气象水文特征,包括长周期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单次最大降水量及持续时间,最大降水强度等。

(2)了解流域汇流面积,迳流特征,主要河、湖及其它地表水体(包括湿地、季节性积水洼地)

4

地质调查标准汇编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勘查第二分册

的流量和水位动态,包括最高洪水位和最低枯水位高程及出现日期和持续时间,汛期洪水频率及变幅等。 6.1.2 地形地貌调查

查明天然地貌成因类型、分布位置、形态与组合特征、过渡关系与相对时代;查明人工地貌类型、分布位置、形态特征、规模、形成时间和运行现状等。 6.1.3 地层岩性调查

了解区内地层的层序、地质时代、厚度、产状、成因类型、岩性岩相特征和接触关系等。

6.1.4 地质构造调查

(1)了解工作区构造轮廓,经历过的构造运动性质和时代,各种构造形迹的特征、主要构造线的展布方向等。

(2)查明代表性岩体中原生结构面及构造结构面的产状、规模、形态、性质、密度及其切割组合关系,进行岩体结构类型划分。 6.1.5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调查

(1)了解不同构造单元和主要构造断裂带在挽近地质时期以来的活动情况。查明全新活动性断裂的规模、性质、产状,确定全新活动断裂等级(见附录A表A1)。

(2)分析研究现今活动特征和构造应力场及断层活动规律。 (3)了解区内历史地震资料和附近地震台站测震资料。 6.1.6 水文地质调查

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查明地下水类型、水化学及动态特征,开发利用情况。

6.1.7 工程地质调查

(1)查明岩体工程地质、岩体结构、岩体风化、岩体溶蚀等特征。 (2)查明土体成因、岩性类型、土体结构及工程地质等特征,特别注意特殊性土的调查。

6.1.8 植被情况调查

了解植被生长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背景,植被类型、生长情况和人为利用与破坏情况。

6.1.9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

了解社会经济环境、主要工程类型、工程名称、规模(等级)、建设及运行时间和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6.2 不同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 6.2.1 高原冻土区

主要查明以冻胀、冻融为主的冻土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 6.2.2 一般山区(含丘陵)

主要查明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污染、地方病等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 6.2.3 岩溶区

主要查明石漠化、旱涝灾害、岩溶塌陷、区域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水库渗漏、水质污染和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及与干旱缺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等。

6.2.4 黄土区

主要查明黄土湿陷与潜蚀、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与盐渍化、崩塌、滑坡、泥(石)流、地方病等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及与干旱缺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