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8电学实验讲含解析67物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8电学实验讲含解析67物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268e811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c

③从绘制出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弯曲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率增大;

【趁热打铁】发光二极管是很多用电器的指示灯的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符号:

只有电流从标有“+”号的端流入,从标有“一”号的一端流出时,它才能发光,这时可将它视为一个纯电阻。现有某厂家提供的某种型号的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①己知该型号的发光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电压为

。若用电动势为

,内阻可以忽略不计的直流电源供电,

为使该二极管正常工作,需要在电源和二极管之间串联一只阻值为_____的定值电阻。 ②已知该型号的发光二极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供的数据是否一致。可选用的器材有: 待测发光二极管 直流电源E(电动势

,内阻可以忽略不计)

) ) ) )

,请用实验证明这种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与厂家提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电压表(量程电压表(量程电流表(量程电流表(量程电键S、导线若干

,内阻约,内阻约

,内阻约,内阻约

为准确、方便地进行检测,电压表应选用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填字母符号) ③画出利用②中器材设计的实验电路图_____________。

【答案】

V2 A2 如图所示:

4.讲方法

(1)控制电路的设计技巧

①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的方式有分压式和限流式两种,下列几种情况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 (a)要求被控制电路的电流(或电压)从零开始可连续调节时(如:测绘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等实验); (b)被控制电路的电阻RL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0时; (c)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测量多组数据)时;

(d)若采用限流式接法,电路中实际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值仍超过电表或电器的额定值时.

②若测量电路电流或电压没有要求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只是小范围内测量,且被控制电路的电阻RL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0接近或RL略小于R0,则应该采用限流式接法.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必须采用限流式接法.

①当测量电路的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阻值,采用限流法不能满足要求时(本题就是该例子); ②当实验要求多测几组数据(电压变化范围大),或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

③电源电动势比电压表量程大得多,限流法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仍超过电压表量程时。

电流表内接和外接的选用: 当当

案例2.【2017·江苏卷】(10分)某同学通过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温控装置,实验原理电路图如图11–1图所示,继电器与热敏电阻Rt、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当继电器的电流超过15 mA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加热,实现温控.继电器的电阻约为20 Ω,热敏电阻的阻值Rt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1)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1(3 V,内阻不计)、电源E2(6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0~200 Ω)、滑动变阻器R2(0~500 Ω)、热敏电阻Rt,继电器、电阻箱(0~999.9 Ω)、开关S、导线若干. 为使该装置实现对30~80 ℃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电源E应选用 (选填“E1”或“E2”),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 (选填“R1”或“R2”).

时,宜采用内接法,即大电阻用内接法;

时,宜采用外接法,即小电阻用外接法;可记忆为“大内,小外”。

(2)实验发现电路不工作.某同学为排查电路故障,用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电压,则应将如图11–2图所示的选择开关旋至 (选填“A”、“B”、“C”或“D”).

(3)合上开关S,用调节好的多用电表进行排查,在题11–1图中,若只有b、c间断路,则应发现表笔接入a、b时指针 (选填“偏转”或“不偏转”),接入a、c时指针 (选填“偏转”或“不偏转”).

(4)排除故障后,欲使衔铁在热敏电阻为50 ℃时被吸合,下列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 .(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

①将热敏电阻接入电路 ②观察到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③断开开关,将电阻箱从电路中移除 ④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⑤断开开关,用电阻箱替换热敏电阻,将阻值调至108.1 Ω 【答案】(1)E2 R2 (2)C (3)不偏转 偏转 (4)⑤④②③①

(2)多用电表做电压表测量电压,旋钮旋至直流电压挡C处;

【考点定位】多用电表的使用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传感器

【名师点睛】结合表格中数据,利用欧姆定律估算电动势和电阻的数值,选择电源和滑动变阻器.明确实验的目的是实现对30~80 ℃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其中30~80 ℃就是提示的信息,结合表格数据,可知电阻值的取值.

2.讲基础

(1)选择实验仪器的三大原则

①安全性原则:要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和客观条件选用合适的仪器,使实验切实可行,能达到预期目标。另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