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1eedbeab8f67c1cfad6b80d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方案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所谓“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未来数字化校园的热点。 所谓“信息化学习环境”,也就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

①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

②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③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 ④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

⑤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管理是手段,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形成是目的。

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小学校都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实践,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南京大学新中新数字校园的实施案例等等。国外的许多学校还开辟了“虚拟校园”。在信息化研究、学习环境研究方面,许多学校都开展过各具特色的研究,诸如“利用信息化环境,建构小学数学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式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等等。这些研究侧重于为学生学习创设新型学习环境,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我校于2003年9月成功申报了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基地(信息技术特色型),着力实施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的发展策略。近两年来,我校已建成了完备的数字校园网,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大屏幕数字终端,也较早地展开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在实践层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课题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3-6年级信息技术实验班、信息技术兴趣班、普通班级进行三个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学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三种类型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特点,探索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形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的策略,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对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凸显学校的特色。

我们以期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建设“数字化校园”,凸现学校的特色,形成一套较好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克服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弊端,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多渠道、多方式、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建设“数字化校园”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 (2)建设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 (3)建设社区信息化学习大环境

(4)探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律

2、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主要针对3-6年级信息技术实验班、信息技术兴趣班、普通班级进行三个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学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三种类型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特点,探索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形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的策略,研究“数字化校

园”建设与管理对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凸显学校的特色。

主要观点:

①从提升理念入手,创建有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②从培训技能入手,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师生信息化学习环境 ③从合理评估入手,创建低投入高效能的“数字化校园” ④从广泛应用入手,创建方便实用的“数字化校园”

主要创新之处:

在逐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同时,建成具有“滨小”特色的、逐步加强并完善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其中突出三大特色:充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VOD视频点播;建立形式多样、使用方便的电子助教平台;形成百花齐放、个性鲜明的“博客园”。

探索和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的为主体”的转变;实现以传统教育为主到普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转变;实现从内容设计到过程设计的转变;实现从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及网络教学相整合的转变,促进课改的发展进程;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 建立开放性的社区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提高家长育子的能力与知识、提高家长信息素养等方面提供平台,实现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学习大环境。

—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就是在可控的教育情景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目的地改变一些教育因素(自变量)。控制无关因素,观察记录另一些教育因素的变化,到了一定时间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两类教育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验证理论假设的方法。

针对3-6年级信息技术实验班、信息技术兴趣班、普通班级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参与数字化校园活动的情况,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通过培训前后情况的对比、分析,研究学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三种类型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特点,探索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形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策略,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对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

行动研究法

——研究人员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的培训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实践,同时又依据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培训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一方面以研究指导行动,以方案作为指南,另一方面研究行动又反过来作为研究的向导,促进研究的发展。两者相互反馈,不断反复,使研究不断深入和提高。

2、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技术路线

从硬件、软件、人力资源三方面同步创建。

实施步骤 [2006年]

①全校每一间教室和辅助室都装配大屏幕数字终端,使学校每一间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每位教师人办公桌上配备一台电脑。

②把学校网站数据库与内部平台数据库整合起来,使师生在家就可以使用校园内部教育教学资源。

③拥有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灵活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全部掌握电子教案的使用,35岁以下教师会利用PPT、网络课件生成系统制作课件。

④对3-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参与数字化校园活动的情况,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根据调查报告,对信息技术实验班、信息技术兴趣班、普通班级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注:3-6年级中三(4)为信息技术实验班、四(1)、四(3)、五(2)、五(4)、六(3)为信息技术兴趣班、其余为普通班级。

[2007年]

①实验班师生能熟练利用网络资源,并自主丰富学校资源库,其他师生也不同程度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形成学校资源特色,其中VOD视频点播以及电子助教平台的使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②进一步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按计划对学生进行培训,积累信息技术实验班研究成果,逐步总结经验。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博客”个性化特色明显,影响较大,并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2008年]

①建成一个基础设施设备较为完善、功能相对齐全,资源相对丰富的集办公、管理、教学于一体的一流校园网络环境。

②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显著,信息技术实验班的特色初见成效,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

③再次调查,对信息技术实验班、信息技术兴趣班、普通班级学生在数字化校园中的不同程度的活动进行了解;通过对比,分析数字化校园对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影响,以及两者对学习者学习效能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形成优秀经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

④收集成果,总结经验,开展结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