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0dd52d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f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无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只满足本区域消费;“有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以输出为主,满足其他区域的消费。预计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将占到发电总量的6%。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模拟构成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可知,预计到2020年 A. 风电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

B. 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将仅小于华中地区 C. 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以火电为主 D. 华中地区电力消费将比华北地区多

2. 据图可知,预计2020年,我国电力跨区域调配的主要输入区是 A. 华北、华东、华中 C. 东北、华北、南方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从整体发电装机容量构成看,预计到2020年,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水电、火电、风电差异较大,但仍将以火电为主,故A错,C正确;东北地区以火电为主,水电占比不大,B错;华北地区电力装机容量大于华中地区,故华北地区电力消费将更多,D错,故选C。 【2题详解】

比较有跨区电力输送和无跨区电力输送装机容量数据可知,当有跨区电力输送装机容量大于无跨区电力

- 1 -

B. 西北、东北、南方 D. 华北、华东、南方

输送装机容量时,该地区是电力输出区。反之,为电力的输入区。据此可知,华北、华东、南方是主要电力输入区,而西北、东北和华中是主要电力输出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珊瑚生长于水深小于40米的热带浅海,水深超过40米后就不能生长。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绵延2011千米,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有的醮岩厚度达数百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大堡礁数百米厚的礁岩形成过程中,其海底在地质历史上总体 A. 不断下沉,下沉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 B. 不断下沉,下沉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 C. 不断上升,上升速度快于珊瑚生长速度 D. 不断上升,上升速度慢于珊瑚生长速度

4. 若某游客在悉尼(150°E)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1日5时乘坐飞机回国,飞机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发现当地仍为2017年。该游客可能来自 A. 中国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大堡礁是珊瑚遗体堆积形成的,按照形成类型为沉积岩,所以在礁石形成过程中,海底是在不断下沉的,才使得沉积岩形成,而由于礁岩厚度较厚,在水深超过40米以后不能生长,说明下沉速度小于生长速度,故选B。 【4题详解】

若某游客在悉尼(150°E)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1日5时乘坐飞机回国,飞机12小时后到达目地发现当地仍为2017年,说明该国的时区应当在西时区,时区数应当大于7,而中国和印度位于东时区,智利位于西五区,只有美国部分地区可能位于西七区以西,故选D。

B. 印度

C. 智利

D. 美国

帕图斯湖(下图)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之间有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2 -

5. 形成沙坝的外力作用是 A. 流水堆积 C. 海水堆积

6. 导致沙坝海岸线平直的原因主要是 A. 东北信风的影响 C. 人工修整

【答案】5. C 6.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 【5题详解】

陆上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当波浪向岸运动时,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沙坝,C正确;流水堆积应该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图中沙坝与陆地之间隔着潟湖,A错;风力堆积一般形成沙丘地貌或沙垄,不会形成沙坝,B错误;风化作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岩石破碎为碎屑物的过程,不会形成沙坝,D错误。 【6题详解】

该地位于南半球,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A错;该沙坝是外力作用形成,与断层无关,B错;该沙坝是在海浪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形成的,C错;读图可知,沙坝外侧有巴西暖流流经,在洋流和海浪的共同作用下,沙坝海岸线变得平直,D正确。

黄土高原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

读图和表,完成下列各题。

B. 地处断层面 D. 洋流的作用 B. 风力堆积 D. 风化作用

- 3 -

7. 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 B. 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 C. 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 D. 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8. 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 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 B. 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 C. 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 D. 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泥沙颗粒越大所占的比重越大,数量越多,A错误;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说明泥沙颗粒明显变细,B正确;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但是0.01mm以下粒径泥沙比重较小,C错误;2013较1977年,粒径在1左右的泥沙数量没有明显增加,D错误。故答案选B项。 【8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延河流域泥沙粒径逐渐变小,主要是由于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从而导致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C正确;从材料分析可知,2013年7的降水量比1977年更大,侵蚀作用更强,A错误;沿河位于黄土高原,以高原为主,地形崎岖,B错误;修建梯田,会改变坡面方向,会减少水土流失,A错误。故答案选C项。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