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电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旅游地理电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0b69318a8114431b90dd8b9

照美的规律,精心设计建造、精心装饰,有的还请著名书画家题写匾额楹联,使之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审美意义。它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彩的风景美。

除了自然美和人工美之外,许多风景区往往流传着一些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这给风景区增添了传奇情趣,丰富了审美内涵。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怎样欣赏旅游景观呢?首先要了解旅游景观所在地区的地理背景。自然景观的分布组合受空间的差异和时间的变化所制约,不同的自然条件会形成不同的风景区,不同的季节对风景的变化影响也很大;人文景观则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色和文化沉淀。

选择观赏位置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一)距离

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是很重要的。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观可得。

图3.7 武陵源群峰

武陵源群峰是在厚达数百米的石英砂岩上发育的规模巨大的峰林。石英砂岩硬度大,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形成数千座见棱见角的直立峰林。这种千峰万壑的景观,宜在视野开阔的制高点俯瞰。

山中的峡谷、幽洞、一线天之类的景观,则要置身其中,近而观之,方知其妙。 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总之,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二)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赏景观的角度不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也不同。旅游者在观赏风景时,要选好角度。可正面观赏,也可侧面观赏;可平视、仰视,也可俯视。

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这些都是水景的特性。因此,观赏江河湖海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俯瞰全景之貌,兼收远眺之趣。

对比较小的湖沼池塘,观赏地点不宜过高。因此亭、榭、廊、阁等建筑,多低临水面,并在水边铺小路,以供游人欣赏和休憩。

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

图3.8 洞庭湖与岳阳楼

洞庭湖水域广大,视野开阔,需登高楼方知其胜景。回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感受等岳阳楼所观洞庭湖的胜景。

21

(三)动态

动态观赏是指旅游者在游览中,沿着一定的风景线,或步行、或乘车、或乘船观赏风景变幻。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图3.9漓江

许多中外游人被“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所吸引,所陶醉。从桂林到阳朔有80千米的水程,乘船游览,可以欣赏到两岸变幻无穷、奇异优美的自然景色。天晴时,青峰倒影,白鹭低飞,船似行在山顶,人如游在画中。

把握观赏时机 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出差异。因此,不同季节可以观赏到不同景色。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但是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也适宜夏季观赏。因为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富有变化,同时兼收避暑之利。

日出日落,朝晖夕照,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朦胧美,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色彩美。例如,泰山观日出,黄山观日落,成为游山者必然的观赏内容。所以,游览还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机最佳。因为这时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许多景象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这样的景观对于观赏者来说是特别宝贵的,因此要求旅游者确切地把握观赏时机。时机选择不当,会影响审美效果,甚至看不到审美对象。例如,青海湖的候鸟、钱塘江大潮等。

图3.10青海湖候鸟

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鸟岛,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开始飞走。因此5月份是这里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1 钱塘江大潮

浙江省钱塘江河口的涌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当大潮来时,首先看见水天相接之处有一条白练横卧江上,接着就可听到一阵阵隆隆的闷雷声响。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巨浪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潮声震天动地,势如千军万马倒海翻江而来,最大潮差曾达8.91米。传统的观潮胜地是海宁县盐官镇,因此,钱塘江大潮又称为“海宁潮”。这一带堤塘高筑,每逢中秋节前后,常有10余万人聚集,人潮海潮齐涌,热闹非凡。

思考

22

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 2、何时才能欣赏到最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活动

白居易在登上庐山时发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抓住景观特色 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涵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相同。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如景观介绍、导游图等),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景观特色。不仅要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还应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例如观赏赵州桥,如果不了解该桥科学而巧妙的设计,只会把它看成一座普通的小桥。所以,只有对景观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赏,深化已有的认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图3.12 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建于隋代,为单孔石拱桥。石拱跨度大而弧形平。大石拱上两端各建两小拱,既减轻大拱及地脚的载重,又起泄洪功能。桥身巨大空灵,稳固坚轻,寓秀美于雄伟之中,巧夺天工。其敞肩加拱的“敞肩拱”桥型,是世界桥梁史上之首创。

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结构布局都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结束等景区。那么在整个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既满足了感官的需要,又能适应心理的需要,并有助于在整个观赏过程中保持饱满的情绪。

案例2 从构景手法欣赏园林

欣赏园林,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为此,要了解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功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园林游览线路中的“高潮”,都是全园中景观精华所在的主景区。

层次。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园林构景贵在层次。为丰富景观层次,有的用障景法,以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有的用隔景法,将园景隔为不同的景区,以丰富景观层次。不同层次的景区,由旅游线路贯通,造成系列景观。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

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例如,杭州西湖,妙在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来衬托其美景。

23

框景

框景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框景中框的造型也不拘一格,有方形、圆形、花瓣形、瓶形等多种形式。

活动

阅读《红楼梦》中对大观园入园处的描写和图3.14,说明大观园入园设计所采用的园林构景手法及其用意。

……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幛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和谐生美。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和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特色之一。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这些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此外,人们还通过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并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

图3.15 佛寺

自然风景区中的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图为五台山的佛寺景观。

图3.16 塔

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岗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重要的构景。图为大理三塔。

自然和人文和谐的思想,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区中的人文景观建设上,也体现在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自然,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准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手段,创造理想美的深邃意境。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

图3.17 北方的园林建筑

北方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既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图为北京北海公园。

图3.18江南的园林建筑

江南私家园林规模较小,布局精巧。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既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图为苏州沧浪亭。

一方水土一方情。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并形成一定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民俗风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并因此成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