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2004-02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DD2004-02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fd7a10a76c66137ee06192c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 2004—02)

A23—7 水库工程密度分级表 密度分级 水库密度 Ⅰ <2 Ⅱ 2~4 Ⅲ 4~8 Ⅳ >8 33

注:水库密度分级,按每1000km2范围内库容1000万m3以下的小型水库个数为标准。对大中型水库,按库容1000万m3~1亿m3、1

亿m~10亿m和>10亿m,分别以2,4,8倍数计算。

3

3

3

A23—8 堤防、渠道工程密度分级表 密度分级 堤防、渠道密度 Ⅰ <0.02 2

Ⅱ 0.02~0.5 Ⅲ 0.5~2.0 Ⅳ >2.0 注:堤防、渠道密度分级,按每10km范围内堤防、渠道长度公里数计算。

表A24 常用物探方法及其应用范围

物 探 方 法 电测深法、电剖面法、浅层折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瑞利波法、地质雷达、瞬变电磁法、综合测井、声波透视、无线电波透视、测氡法 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自然电场法、音频大地电场法、浅层反射波法、天然交变电场法、地温法、同位素示踪法、地面和井中地质雷达、电导成像系统、井中CT 声波透视法、无线电波透视法、音频大地电场法、浅层高分辩率纵波反射法 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激发极化电场法、自然电场法、地质雷达、瞬变电磁法、同位素示踪法、电测井 电测深法、电剖面法、激发激化法、地质雷达、电测井、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 电测深法、电剖面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瞬变电磁法、井中CT 电测深法、电剖面法、瞬变电磁法、浅层折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磁法、重力法、综合测井 电测深法、电剖面法、自然电场法、浅层折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地质雷达、磁法、重力法、综合测井法、无线电波透视 电测深法、电剖面法、自然电场法、音频大地电场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反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瑞利波法、地质雷达、综合测井、 静电α卡法 电测深法、电剖面法、激发极化法、瞬变电磁法、浅层折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电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静电α卡法 声波测井、电测井、放射性测井、面波法、浅层地震法 电测深、激发极化法、地温法 查明含水层分布、厚度及埋深 查明断层位置、产状 查明岩溶塌陷范围,隐伏洞穴范围、形状、充填情况、埋藏深度,矿山采空区位置与范围 查明崩塌、滑坡、泥石流范围、厚度和结构 应 用 范 围 查明地裂缝位置、深度 查明堤坝裂缝、洞穴、塌陷、渗透变形位置 查明古河道、古冲积扇位置、范围 查明海水入侵范围,咸水、淡水分界面 查明覆盖层厚度和基岩面埋深 查明不同岩性分层界面、风化带厚度 测定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查明冻土上、下限及冻结层厚度 34 地质调查标准汇编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勘查第二分册

表A25 不同类型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调查试验项目表

类 型 试 验 项 目 物理性质试验、力学性质试验、水化学性质试验,必要时作热学性质试验。 除常规试验外,测试湿陷系数、自重湿陷量、湿陷起始压力等。 土壤剖面137冻土 湿陷性黄土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土地盐渍化 土壤潜育化 崩塌 Cs测量、土壤肥力分析,必要时采用人工降雨装置,野外测量土壤侵蚀量。 砂的密度、相对密度、天然含水量、颗粒分析、毛细水上升高度、可溶盐含量等。 除常规试验外,测试含盐类型、含盐量及主要含盐矿物。 水土温度、水气比例、氧化还原电位、自然含水率、通气孔隙率、有机质含量等。 岩土体成分、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质,裂缝充填物成份及含量分析,微结构分析,必要时进行年龄测定。 滑带、滑体、滑床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质,滑带粘土矿物成份及含量分析,微结构分析,地下水化学成分,必要时进行滑带土年龄测定 泥石流体物质成份、颗粒分析、容重、液限等,必要时进行泥石流体年龄测定 上覆土体及岩溶洞穴充填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矿物成份分析、可溶盐分析、微结构分析,地下水化学成份。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必要时进行地裂缝及断层破碎带物质的显微结构构造鉴定和活动年龄的测定, 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分析和胀缩性试验,必须时进行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土体崩解试验、可溶盐含量的测定。 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分析,同位素分析。 常规水质参数及特定成分测定,主要为氟、碘、铁、锰、砷和盐等。 常规水质参数、常见有害物质、细菌指标、现有资料中已被检出超标的其它污染物和反滑坡 泥石流 岩溶塌陷 地裂缝 岸坡崩塌 海水入侵 地下水天然水质不良 地下水水质污染 映本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必测项目为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性酚、氰化物、砷、汞、镉、铬(六价)、铅、铁、锰、大肠菌群。 土壤污染 放射性异常 地方病 主要为:pH值、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以及反映本区土壤污染问题的其它项目。 基岩:238U、232Th、226Ra、40K;土壤:Rn;地下水与地下热水:Rn、Ra、U、总β、40K 取水、土、植物(包括粮食作物)样,做与地方病有关的特殊成分分析,如氟、碘、硒等。

表A26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基本指标体系表

子系统 评价项目(因子) 1.地形地貌 2.构造活动性 地质环境背景条件(A) 3.岩土体工程性状 4.水文气象 5.植被 评价项目等级数据提取 按地形切割强度(单位面积内沟谷网密度或相对高差)分级 按区域新构造活动及构造形迹发育强度分级 岩体按硬岩、次硬岩、较软岩、软岩,土体按硬密土、中密土、松散土、软土(特殊土)划分 按年降水量及年温差强度分级 按植被覆盖率分级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 2004—02)

子系统 评价项目(因子) 1.地震 2.冻土冻胀融陷 3.黄土湿陷与潜蚀 4.水土流失 5.土地沙漠化 6.石漠化 7.土地盐渍化 8.土地沼泽化或潜育化 9.崩塌滑坡 区域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B) 10.泥石流 11.岩溶塌陷或采空塌陷 12.地面沉降 13.地裂缝 14.河湖库塌岸 15.海岸侵蚀与淤积 16.海水入侵 17.水土污染 18.地方病 19.水患环境地质问题 20.干旱缺水环境地质问题 1.城建工程 2.交通工程 人类工程活动强度(C) 3.矿山工程 4.水利工程 5.农垦活动 评价项目等级数据提取 按危害程度及烈度等级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分布面积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分布面积的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沙漠化面积的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石漠化面积的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盐渍化面积的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沼泽化或潜育化面积的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崩塌滑坡规模、密度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泥石流规模、密度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塌陷规模、密度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地面沉降规模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地裂缝规模、密度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影响长度、面积的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影响长度、面积的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规模等级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污染面积比例、质量等级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患病人口的比例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问题严重程度分级 按危害程度及问题严重程度分级 按城镇建设用地比例或人口的密度分级 按公路铁路密度分级 按矿山占地比例或矿山分布密度分级 按水库蓄水淹没面积的比例或堤防工程密度分级 按开垦地坡度及相应面积比例分级 35

36

地质调查标准汇编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勘查第二分册

附录B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 前言

目的任务;工作区范围;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概况。附插图:工作区交通位置略图。

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

以往区域地质工作情况;以往水工环地质工作情况。附插图:工作区以往工作程度略图。 第三章 区域环境地质背景分析

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现状。附插图:工作区环境地质略图。

第四章 工作部署

工作部署原则(总体工作思路、技术路线和部署原则);总体工作部署(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工作布置、工作量);当年工作安排。 第五章 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分节论述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与各自的技术要求;地质环境评价的方法与要求;专题研究的任务与方法。

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分年度各类实物工作量。 第七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编写。 第八章 组织管理和项目人员设置

第九章 技术管理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措施;技术保证措施;设备配置;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等。

第十章 预期提交成果

报告(包括调查报告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名称及主要章节内容;附图、附表名称;提交时间。

设计书附图

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图。图面以经简化的地质图或环境地质图为底图,反映各项调查工作的布置、工作量和实施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