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f87fac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a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2.2.2 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是维护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其茂密

的森林可蓄水量相当于建设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可提供北京市供水,发挥水源涵养区的作用。为了保障水源不被污染,森林正常发挥其功能,对保护区的资源进行及时地、全方位地保护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2.2.3 科普宣教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自然,感受大自然。近年来,随着环保教育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到百花山开展科普教育,极大的促进了保护区科普事业的发展。为了既能满足人们对百花山保护区整体观赏的需求,又能防止人为破坏,通过安装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把监测的实时画面传输到游客中心,让游客在室内观看就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也能方便保护区开展资源保护和科普宣传工作。

2.3 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类型为破坏后待恢复的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是北京山地森林中林相保持得较好的次生林,有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其森林资源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参观考察人员逐年增加的状况下,保护环境仍然处于战略地位。因此,为了全面了解保护区内各项工作的动态,在保护区内,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具有可行性。

2.3.2 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百花山保护区既是北京市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重要

5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的科普教育基地,对保护区内资源保护和科普教育的综合建设尤为重要。但前提是,我们应该及时了解保护区的发展动态,增强保护区的管理能力,为其他自然保护区起到示范作用。建立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加强保护区内工作的及时性和方便性。

2.3.3 保护区自身条件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已经变成了集生态保护、科研考察、教学实习、旅游度假、避暑疗养为一体的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但是,百花山保护区基层的林业巡护人员还基本上靠最原始的手段开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盗防猎等监测工作,工作量极大且效率极低。为了应对保护区“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发展方针,及时地全方位地了解保护区的发展动态,实施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6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基本情况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门头沟西部黄塔乡境内,距市中心100公里,主峰百花山海拔1991米,最高峰白花畔海拔2050米,为北京第三高峰。百花山一山连两区,山北为门头沟区,由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黄安坨村所辖,位于北京门头沟西部黄塔乡黄安陀村南 ,距京城120公里.为常规的百花山旅游线路;山顶及阳坡面归房山区史家营乡所属,距北京市区110公里。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8年1月正式被国务院审定为全国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自然保护区中有杨桦次生林地25 000余亩,宜林地3 700余亩。植物种类706种,450属,110科,分别占北京市的48.8%、50.1%和64.3%,其中科属占全市的60%以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斑羚、勺鸡等,栖息的鸟类共有160余种,约占北京市的47.1%。

3.2资源监测现状

目前,百花山保护区内的监测与保护,仅限于对有害生物监测,其它如人员监控、森林资源或重点保护对象的野外定点监测都只停留在规划阶段。

由于人力资源、监测设备的落后,不能全面地掌握保护区的资源发展动态。

在野生动物监测方面,保护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旅游景点的监测能力不足。百花山保护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重点保护群落,然而,在保护区自开展森林旅游以来,游客逐年增多,部分游客私自进入北部核心区内参观,导致林内部分区域土壤板结,

7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林下植被退化,林内吸烟现象也偶有发生,火险隐患加大。

所以说,百花山保护区目前对资源的监测能力还有待提高,监测工作有待加强。但是,这些工作的开展,要基于保护区内监测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因此,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对于保护区开展监测、保护工作是相当必要的。

8